看看出厂前的测试就知道了:连续弯折4万次,没有裂纹也不开胶,还可以抵挡相当于120公斤力量的穿刺!
再看中国的防弹头盔和防弹衣。
现代战争的战伤统计资料表明,破片和直射弹对头部的伤害是战争减员的主要原因,一顶能够保护士兵免受流弹和弹片伤害的头盔是单兵装备中最重要的装备。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的第一代防弹头盔GK80虽然防弹效果不错,但却容易发生划弹,子弹往往从钢盔划过伤及战友。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第一顶QGF02芳纶头盔研制成功。
后来又研制出国产QGF03头盔,在2017年6月单兵防弹装备实战测试中,92式手枪、9mm手枪弹、5米射距垂直入射,这顶头盔的抗弹率达到了100%。如今,中国的防弹头盔已经走出了国门,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中国国产防弹衣更是占据了全球防弹衣市场的70%。
还有迷彩服。
迷彩作战服,能够为士兵在从事特定活动或者隐蔽待命时提供伪装效果,为作战人员提供保护,是单兵综合保障系统的核心。布满花纹的迷彩布,其中的色块分别和颜色变化,每一毫米都经过了精确的计算。
战争形式的变化和侦查技术的进步让此前大色块的迷彩服失去了作用,现在战争的要求是一身迷彩要实现远中近三重距离的多种伪装效果。
际华集团单兵综合保障系统工程中心总设计师李嘎说:“迷彩服的风格是随着战争形式的变化而进行变化的。比方说我们现在看八十年代美军的迷彩,八十年代美军的迷彩它是大花块。那个时候就是冷战,东西方对峙,华约和北约对峙,那个时候讲的是大兵团对战,他们的交战距离是非常远,所以他们那个时候是要从远距离进行身形的破开。现在战争都是低烈度的战争,局部小冲突,近距离为主。
近距离为主就需要近距离伪装的效果,如果你太大的花,近距离伪装效果几乎为零。”
这是中国军队装备的历史上第一款制式迷彩——87迷彩,后来是07数码迷彩。看似简单的迷彩设计,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从最早的棉布到07作训迷彩服更耐穿、耐用的涤棉或维棉布,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军服面料的材料和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正在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变。从材料、斑点、到色块图案,一件迷彩作战服能否让士兵与各类不同的地貌植被融为一体,对抗红外、夜视各类探测仪器,实现伪装隐蔽的效果,最终考验的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和工业制造的能力。
最后是炊事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士兵上前线必须要先保证粮草充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战争的“粮草”也早已被赋予新的含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陆军的野战炊事装备,都还是套在马拉车的底盘上,通过烧煤的方式用蒸箱做饭,俗称“埋锅造饭”。炊事班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战士们背上背的那口大锅。
而现在,一台最新研制的主食加工方舱,六名操作人员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加工制作一千份主食,这台主食加工方舱,就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野战炊事装备。只要炊事班事先调好食材放进蒸箱,按下按钮,这台炊事车就可以在行进过程中自动蒸煮,一个小时后到达营地,战士们就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了。
应对战争,保卫和平的军事装备,有着独特而苛刻的制造要求。拥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力量,实际上依靠的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制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