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南京猥亵女童案涉案养父母的收养过程有待查实,事件本身已经提示我们有必要思考收养的法律门槛。至少,应当确保每一个收养家庭既知法,又守法。否则,儿童被收养后貌似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或许迎来的是一段不堪忍受的梦魇。
三问:保护孩子,如何切断熟人作案的黑手?
接连发生的多起猥亵儿童案件提示我们,警惕熟人作案理应成为重点。面对熟人作案的现实,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提高意识,在时刻保持警惕的同时,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比如,不要随意让幼小的孩子和亲戚、朋友、老师等熟人在行为上过于亲热,告诉孩子隐私部位只有在洗澡、换衣服、看病时才能由妈妈爸爸或者医生看,其他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可以等等。
另一方面,家长、学校、社会也要加强性教育的力度,让孩子们明白怎样的行为涉嫌性侵,在遭受性侵时应当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有的孩子遭遇性侵,不敢告诉家长,所以家长从小就要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告诉爸爸妈妈。一旦发生性侵,应及时安排孩子做检查,报警求助,安抚孩子的情绪,带孩子做心理指导等等。
防止孩子遭性侵法律当从严、从重
当然,法律永远是最有力的武器。现在我国的法律,一般情况下,对猥亵儿童的量刑最多5年,除非在公共场合或聚众才是5年以上。是否可以考虑将一般量刑适度提高基本刑期到10年以下呢?
再比如,是否可以借鉴下美国的“梅根法”呢?“梅根法”要求美国所有州刑满释放的性罪犯都必须到所住各州执法机关登记,执法机关会将性罪犯的资料公之于众。这样,公众可以进入美国司法部网站查询,看看自己居住的区域内有哪些性侵案底的危险分子,包括他们的姓名、照片、住址和所犯罪行等详细的资料,有孩子的家庭以此提高警惕,避免让孩子与这些人产生正面接触。
我们有多无知孩子就有多危险
儿童遭性侵后,不仅身体,还有心灵更会遭受痛苦。这些儿童可能会面临长期标签化、污名化、冷漠、误解……最终无处容身,只能逃离社会。
这样的悲剧背后,是儿童防性侵教育的“留白”、家庭学校监管的“失守”、法律体系的盲点以及心理救助机制的缺位。如果具备完善的“安全网”,这些悲剧可能就会减少。
总之,保护孩子,家长、政府、社会组织,都有不可规避的责任。保护好孩子的权益,就是保护好我们的未来。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