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刘志兵:“两论”的写作背景、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2017-09-22 11:37:46   宣讲家网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六年和一九三七年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不朽著作,奠定了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如果把《实践论》《矛盾论》与之后的延安整风和中国革命战争、建设连贯起来看,那么这个思想理论基础实现了全党的统一,保证了延安整风的胜利,为党和中国人民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从而保证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顺利发展。

三、《实践论》《矛盾论》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同志的这两篇哲学著作,虽然写于80年前,但是它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意义。我们今天学习这两篇著作,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指导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

(一)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矛盾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推进到新阶段新水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实践论》《矛盾论》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于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准确抓住时代命题,抓住时代的重大问题、主要矛盾,作深入分析和系统回答,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有生命力。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刻回答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以农民为主体的古老而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主义,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16/21下一页
分享到:
0 0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Sorry for the inconvenience.
Please report this message and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o us.
Thank you very much!

URL: http://3g.china.com:8080/act/news/13000776/20170922/31502838_16.html
Server: cms-9-53
Date: 2025/02/13 11:58:31

Powered by China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