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在中国上映的时候是1973年。不用多说,谁都知道,那是一个压抑和寂寞的年代。能看的电影基本都是高大全,男人没有老婆,女人倒像个男人,个个红光满面,不食人间烟火。国产战争片里一有战斗任务,所有的干部战士都争相做第一梯队,阵地上边打边开玩笑,感觉他们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打CS。把战争的残酷用过于绚烂的方式表现出来,培养了一批直到今天还嗷嗷好战的观众。其实,他们只要听一声真正的枪响,就会从梦里醒来。战争是残酷的,哪怕不是在战场上,战争对每个人来说,也会像一场噩梦。导演克尔瓦瓦茨说,一战的时候,他还很小,回家的时候趟过躺在地上的伤兵,忽然会有一个伤兵扯着他的衣角。他回头一看,那些苍白惨淡的脸,白的如鱼眼一样的眼睛,让他惊恐不已。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剧照,巴塔饰演的瓦尔特英勇无敌
我从小就是个影迷,当我做《电影传奇》的时候,总是在想,应该把自己儿时崇拜的偶像一一地都见一遍,所以就在国内疯狂的寻找和奔跑。其实,儿时的偶像大多已经白发苍苍了,早没了当年的美丽和帅气。但是,在我看来,他们和当年一样,一点儿都没有变化,甚至脸上一条皱纹都没有增加。当我和自己儿时的伙伴说,我现在已经和曾经崇拜的偶像成了朋友,我会和儿时的玩伴一起浑身颤抖起来。
事儿,总是越做越大;梦,也是越做越深。我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要去朝鲜、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前南斯拉夫,要把当年在电影上看到的那些外国偶像也都看一遍。联络费了一番周折,当我们拿齐了签证以后,我又因为有公务在身,无法出发了。我们的采访团队去了南斯拉夫,但是这个美丽的地方已经叫前南斯拉夫了。现在,它是六个国家,而它们之间又有微妙的关系。
《桥》剧照,巴塔在其中饰演游击队长“老虎”
回来之后,我们的首席记者甚至说,当他们坐着出租车从这个国家驶往那个国家的时候,出租车司机明显不在状态,他很紧张。分裂后的国家自成体系,过去的兄弟和同胞,现在甚至成了仇人。过海关的时候,看到我们的摄像机,海关人员马上就问,你们是来采访瓦尔特的吧?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猜的那么准。也许,来的每一个中国人,只要拿着摄像机都是来采访瓦尔特的,只要拿着照相机都是来和瓦尔特合影的。起码在中国《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这两部影片就这么有名。我知道的数据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世界105个国家上映过。有些国家的人,是先知道瓦尔特,后知道南斯拉夫的,所以他们也戏称为瓦尔特外交。而《桥》上映过的地方就更多。据说,全世界只有四个国家没有上映过这部电影,这真是奇迹了。
《苏捷斯卡战役》剧照,巴塔在其中饰演一位游击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