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蒙古族自治区选择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同步,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抛弃糟粕,求新求变,用宽广的胸怀接受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享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互动带来的美好新生活。
21年前,蒙古族青年额尔敦木图在锡林浩特市开了一家小肉铺,专营锡林郭勒草原羊肉。如今,当年的小肉铺发展成为上市公司,成功打造“中国羊肉十大品牌”之一的“额尔敦”品牌。历史上蒙古族不重视甚至鄙视商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蒙古族人顺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传统陈旧思想。
从主打民族特色的蒙餐馆、售卖草原特产的小商铺到初具规模的上市公司、紧跟时代的科技企业……在如今的城市化进程中,做生意已经成为很多蒙古族人赖以生存的技能。
70年前,牧民宝力道巴特尔的爷爷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70年后的今天,同样作为牧民的宝力道巴特尔却过着充满科技智慧的现代生活。在这位苏尼特左旗牧民的“智慧牧场”,自动化养殖监管技术把他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周边三四公里以内的景象出现在客厅电视上;牛羊走近饮水槽,红外感应功能会自动放水;可移动新能源住房,使用太阳能,冬天取暖不用烧煤,还能保证24小时热水。在如今的内蒙古,这样的“智慧牧场”越来越多,很多简捷方便的科技产品出现在普通牧民的生产生活中。
90后蒙古族小伙子欧日乐格,从小学到硕士毕业一直接受双语教育,去年从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后,应聘到美国微软公司工作。他设计的蒙古文键盘程序应用到windows系统和微软手机系统。像欧日乐格一样,在内蒙古,众多的蒙古族孩子从小接受蒙汉双语教育,民族教育为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已形成从幼儿园到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全区幼儿园、中小学和普通高校有蒙古族学生84.5万人,高于蒙古族占全区人口比例6个百分点。
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成长起一大批优秀的蒙古族干部,在各个岗位发挥着任主官、挑大梁、当骨干的作用。蒙古族干部常志刚,从基层工人一步步干起,因品德才干出众,被组织培养为自治区团委书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厅长、巴彦淖尔市委书记。目前全区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省部级、地厅级干部分别占同级干部总数的42%、34%。
安达乐队7次北美巡演、3次全英巡演,400多场世界巡演……这些蒙古族牧民家的孩子,用音乐拉近东西方的距离,用文化诠释当今内蒙古的美丽和蒙古族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