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今天,在一些乡村如果你看到有人走路或骑车的时候鞋子不是穿在脚上而是提在手里,那他/她一定是达利特。因为按照规定,达利特在经过高种姓人群居住区的时候,必须赤足,不得穿鞋。
从人们的神态上也能看出一些种姓阶层的端倪。高种姓的人们一般比较自信,相遇时会坦然直视你的眼睛;而达利特往往会比较自卑和羞涩,眼神闪烁四顾或旁顾盯着地面。就拿照相来说吧,记者发现遇到的多数印度人都很喜欢你给他/她照相。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在公园拍照的时候,有的女孩非常开朗大方,摆出各种姿态让你拍个够;而一个躲在墙角衣着破旧的女子则在镜头对准她的时候拉起围巾遮住脸。
从人们的语言谈吐中并不能绝对地分出种姓高低,但也存在一个概率的问题。高种姓的人接受良好教育的几率较高,往往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达利特中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很少,多数不会讲英语,只能用当地语言来沟通。
“隐姓埋名”淡化种姓痕迹
一般认为,种姓制度是基于印度教的教义创立的,只存在于占印度人口80%多的印度教徒中,包括许多印度人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经过调研记者发现,种姓制度千百年来早已渗透到印度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印度的锡克教徒、穆斯林,甚至天主教徒中,尽管他们的教义提倡人人平等,但种姓差异甚至种姓歧视依然存在。一位印度穆斯林非常巧妙地回答这个问题,他说“伊斯兰教没有种姓之分,但印度穆斯林有”。
一般来说,知道了一个印度人的姓氏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如职业、相貌、口音等,基本可以判断出其种姓。但是从姓氏推断种姓并不保险,印度也有底层种姓印度教徒举家皈依其他宗教,甚至全家改姓的特例。在工作场合,人们会有意识淡化种姓痕迹,一些相对较低种姓的人喜欢采取一些“隐姓埋名”的小手段,比如统统自称“库马尔”。记者曾打电话到印度外交部找一位工作人员库马尔。电话那头传来笑声,说:“我们办公室有十几位库马尔,您找哪位?”
探客认为,这种分辨种姓的所谓“技能”,不要也罢。人人生而平等,将人分成三六九等本身就是野蛮且不文明的象征。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公开在阳光之下的不平等,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可以揭竿而起,有的放矢,而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种姓制度”是隐形的,譬如家里有权势,就可以肆意辱骂威胁导游、民工等弱势群体。事实上,以权势、财富来区分的隐形“种姓制度”,其邪恶与不义更甚于公开的种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