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安部重启侦查到最终抓获凶手,这个尘封二十八年的悬案只用了四个月便破案,而其中DNA Y染色体比对技术的成熟成为了侦破此案的关键,图为当时警方发布的嫌疑人画像
其实这几年DNA等基础信息采集力度的加大以及DNA Y染色体比对技术的应用,为公安机关侦破旧案悬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各地公安机关都做过对早年两劳释放人员的信息重新采集,现在包括治安拘留在内的未收监嫌疑人都会进行指纹和DNA采集,海量DNA数据库的建立为很多已经尘封多年的悬案打开了突破口。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现在这些技术侦查手段的进步,代表着那些备受关注的悬案都可以被破获呢?
很可惜,答案是否定的,比起普通民众,警方更想将那些隐藏在过去黑幕里的凶手一网打尽,然而法律讲究的是证据确凿和公平公正,公安机关并不能像网友的揣测或者臆想一样,凭借一个感觉、一个犯罪现场的指代就可以把凶手锁定在某类人身上,一切都要证据说话,一切都要海量的筛查。
就拿国内民众颇为关心的“南京大学1·19碎尸案”来说吧,南大案和白银案几乎是同时期的案件,但是相比于南大案,白银案里,凶手性别确定,DNA和指纹确定,行凶手段确定,作案性质确定,甚至连草绘画像都有,而南大案里,除了凶手的DNA可能被采集外,其他一切都是未知。
白银案凶手作案多次,最终确定为性变态连环杀人案,但是南大案就发生一次,从此再无任何信息。
而南大案当初没有被破获,原因几乎和白银案相同,且南京市的面积人口和人流量更是超越白银市数倍,这一切都给南大案的破获增加了无穷的难度。
但是这些难度并不代表着警方对这些案件放弃了侦查,笔者在2014年曾经撰写过一篇关于南大案的系列长文《十八年后的再回首——南大1.19案的记录、释疑与分析》,走访过很多参与调查此案的相关人员,得知南大案和白银案一样,几乎每年都会由公安部牵头,各地公安机关协查。重新拿出来分析旧证据,获取新结果,二十年来警方总来没有停止过追凶的脚步。
比起白银案中警方已经确定了凶手的性别、DNA、指纹、作案手法和性质,南大案类似的相关证据至今都还是空白,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破案的难度,图为南大1.19案受害者刁爱青照片
距离白银案第一次案发已经过去二十八年年,今天凶手终于被绳之于法,白银案的侦破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耗尽了几代刑警心血换来的胜利,很多参与此案侦查的老刑警在退休的时候都没能看到破案的那一天,带着自责的心情脱下警服。而他们的后辈,在二十八年的时光,在无数个漫漫长夜,一步一步逼近真相,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面对无数的非议责难,为的,就是让法律的审判降临在每一个罪有应得的人身上。
正义的审判,可能会迟到,但终将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