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虽然公安机关从犯罪现场凶手遗留的精液里采集到了凶手的DNA,从现场白搪瓷杯的血手印上采集到了凶手的指纹,甚至在抢救其中一个受害者的短暂时间内,制作了凶手的画像,但未能抓获凶手。
因为随着上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大变动,各地的基层联防体系奔溃,人员流动量增大,走访排查的效果大大降低;公安部指纹数据库并没有太多可以比对的样本;DNA比对技术还没成熟;监控道路的天网系统也没有出现。
纵使公安机关将白银市范围内所有男性都采集了血液和指纹样本信息,然而如果凶手是白银市以外的人,那就意味着凶手只要隐藏得好,即使警方掌握其DNA和指纹信息,也未必能将他纳入排查的大网,进而将其抓获。
白银案久久未破,不仅是白银市或者甘肃当地的警方,整个中国的公安系统都经受着巨大的压力。民众的恐慌未能消除,而以讹传讹的谣言四起则更伤害了国家机关的声誉。
在公安机关努力侦破白银案的几十年里,关于白银案凶手的阴谋论层出不穷,进入互联网时代,这些阴谋论更是渗透到舆论平台各个角落,高干子弟杀人说、军方介入说、警方不作为说等等各种道听途说、愈发荒谬的言论比比皆是,普通的民众也许并不关心真正的凶手是谁,光怪陆离的都市传说,才更适合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消遣。
然而面对民间舆论的非议,公安机关却从没放松对白银案的侦破。
早在2004年,白银案凶手最后一次作案后两年,公安部在内蒙曾经召开过一次专门针对“甘蒙8·05系列奸杀案”的研讨会,与会人员包括刑侦、技侦等多方面的专家,从足迹、血液、DNA、作案手法、解剖结果、疑犯童年经历推测等多个方面进行过统一的汇总,而在之后的十多年里,关于白银案的线索每年都要拿出来重新整理,各地都要配合做指纹协查。因为侦查手段尤其是技术侦查手段日新月异,对旧有证据的新分析往往成为侦破旧案的关键。而这次,也正是DNA比对技术的进步成为打开白银案大门的最后一把钥匙。
根据报道,这次侦破白银案的关键是DNA中Y染色体的比对技术,这是公安机关在继掌握DNA比对技术后的又一项技侦技术的突破,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公安机关掌握了嫌疑人的DNA,并录入数据库,那么一旦这个嫌疑人有近亲属的DNA被收集到数据库里,数据库同样会提示产生关联,这样警方可以根据血缘关系,缩小精确排查范围。
虽然白银案被侦破的详细经过现在尚未披露,但是根据现有的新闻看,今年4月媒体报道了公安部要求白银案重启侦查,到8月27日凶手被抓获,应该是凶手有亲属因为违法违纪,导致DNA被录入,随后和公安部现有的数据库信息产生关联,才让白银案获得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