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月的前期准备,当天上午,随着安全指令员的一声令下,40多名工人进入香溪化工20万吨电石装置厂区内50多米高的建筑,开始实施拆除。要拆除的建筑设施除了石灰窑、高烟筒、储灰器、管道等,还包括在红线内的办公楼等,预计今年年底全部拆除完毕。
“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是一条‘红线’,在这个范围内的化工企业装置,都要坚决依法关停或搬离。”郭康新介绍,当天,宜都市共对沿江1公里内或不在化工园区的9家化工企业实施“关、停、并、转、搬”。
为保护长江,加快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宜昌市计划在2019年底以前,将长江及其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装置依法关停或搬离。“到2020年,宜昌还将关停120多家化工企业,同时积极修复长江生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郭康新表示。
部分企业已尝到环保甜头
拆除化工企业后,如何做到大保护与协调发展?“一手抓关停,一手还要抓转型发展。”宜都市经信局局长许文忠介绍,宜都市目前一共24家化工企业,这次要关闭、搬迁的就有15家。许文忠说,这并不是简单的关闭、搬迁,而是要通过这些措施,促使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促使他们加大环保投入,达到环保要求。
“近年来,企业的环保理念也越来越强了。”宜都市环保局副局长向华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化工行业是宜都市的支柱产业,一度撑起了这座城市的半边天,然而短板也十分明显。宜都的化工企业大多分布在长江、清江沿岸地区,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全隐患、高能耗和高污染问题。他表示,尽管目前部分企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政府、环保部门包括企业自身,都在不断努力寻求解决办法。“这些要关停和搬迁的企业,在环保和产业转型的升级发展之路上,也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
楚星化工公司总经理李林全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不止是拆除香溪化工,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公司至今已牺牲了近20亿元的产值和固定资产。他说,目前公司正全力加快建设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将在远离长江的地方筹建新的合成氨厂房,投资总额将达20亿元。“新建项目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泽,也是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对环保的新要求,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同样在24家企业名单上的宜都华阳化工公司,也将进行产业大调整,并整体迁入枝城化工园区。为加快企业转型的脚步,华阳化工目前也新上了年产7000吨紫外线吸收剂绿色新工艺改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