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银监局局长赖秀福在近期召开的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金融节暨防范和打击“非法校园贷”主题宣传服务月活动的启动仪式上表示,“非法校园贷”通过虚假宣传等手段,让辨别能力不足的大学生容易陷入高利贷陷阱。他举例道,湖北有名女大学生,为了买一部4000元左右的iPhone,通过“非法校园贷”借款最后利滚利至欠款30万,给学生和其家庭造成极大的偿还压力。
长江商报记者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银行推出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利率不到6%,多为5%-6%之间。
以中国银行推出“中银E贷·校园e贷”为例,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个人贷款部相关负责人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该产品基础年化利率设定为6%,目前针对已经签约的合作高校,年利率低至5%,远远低于网络消费信贷10%-20%的水平。
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银行卡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工行推出的“大学生融e借”年化利率约为5.65%,享受原利率8.7折优惠。以借款1万元为例,分1年12期偿还,使用“大学生融e借”总利息为308.95元,平均每天利息不到0.9元。
建设银行的大学生消费信贷产品,年化利率也仅为5.6%,此前执行的利率也不高于6%。
长江商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银行等正规机构,一般额度有限,多在2000元至8000元左右。在进入单所学校的银行家数上,目前也有监管部门进行了限定,如湖北在监管上要求一所高校引入2-3家银行。
“校园贷”审核引入
学校和家长约束机制
除了利率上的规范之外,在借贷审核和放款流程上,银行方在校园市场,更多将学生和学校、家长进行关联责任“绑定”。
“基于我们对大学生信贷的理解,以往的非正规网络‘校园贷’实际上不太负责任,学生产生借贷行为,家长作为监护人需要负直接责任,是其间接还款人和担保人;校方则需要肩负管理责任,校方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是最了解的一方。在做大学生消费信贷等产品时,校方和家长不应该缺席。”9月14日,一位资深银行信贷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以中国银行为例,其大学生消费信贷产品采用“银校联审”的审核机制,由高校和银行共同审核学生借贷需求,校方根据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表现,审核学生是否合适使用银行的产品。在贷后管理上,银行还会与学校做进一步跟进,按期进行还款提醒,给予金融风险辨识能力相对不足的大学生更多关注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