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银行人士还详细介绍说:“这种合作模式下,银行会针对不同类型产品设定业绩基准,超额部分收益私募可参与分成。当然,这种方式对私募的筛选也会比以往吃利息的要求更高,会有一定准入标准,我们银行也是8月刚开始尝试做。”
进入银行白名单是先决条件
私募要想获得银行的资金,首要条件是成为银行的白名单。多家大型私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与多家银行的委外资金都有合作,其中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一些农商行。
深圳一家大型私募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是招行、工行等四家银行白名单,白名单是准入条件,一般国有大行会有20-30家私募的白名单”。
如何才能进入银行白名单?记者了解到,委外选择私募,第一要看私募的平台和背景,公司管理规模是不是足够大,然后是近两年的业绩表现,另外品牌和信誉度也会作为参考。
有些银行会设立一些考核标准。例如,私募管理规模有没有超过50亿或者100亿,一段时间内的业绩波动情况,甚至有没有获得奖项也会纳入参考范围。
银行资金的来源决定了其保守属性,所以对于私募的选择要求也更高,而且都是总行审批,规模不大又没有强悍背景的私募就直接被挡在门外了。
而委外项目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大,最少都是几个亿,大的能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银行一般会在几十家白名单私募中选择几家或者1家私募进行合作,将资金进行合理分配。银行的委外资金主要来源是理财和自营资金,所以一般由总行将项目批给资产管理部和私人银行部等,私募与资产管理部打交道偏多。
“要想拿到银行的委外资金,一方面要做强做大自己的品牌和规模获得银行认可,另外一方面来自机构的介绍和推荐也相当重要,尤其是股东或者伙伴是银行机构。我们有几笔委外的合作都是券商帮忙介绍和推荐的。”这位负责人表示。
银行风险承受能力加强
委外将成为FOF资金
银行委外资金的投资一直以来都受限于其承受风险的能力。随着委外与私募合作的加深,银行资金承受风险的能力也在加强。
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国有大行对资金风险的要求更加严格,中小银行风险偏好相对较高。权益类产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但大体都会设置平仓线,投资二级市场通常会有一个比例限制。
上海一家大型私募负责人介绍,投入二级市场的银行委外资金,策略种类丰富。一般银行内部会进行策略配置控制风险,包括多头策略、量化阿尔法策略、CTA期货策略以及债券策略等,然后选择和行业内运作策略能力强的私募发行产品。过去会比较倾向于量化市场中性策略,但这段时间因为贴水影响,市场中性策略在银行委外中比重略有下降。
银行投向二级市场的资金一般也都是长线资金。“今年年初,我们和某家银行合作投向二级市场的基金产品,就约定了一个‘3+2’的投资周期,3年的封闭期和2年的退出期。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能够长线投资,实现我们的价值。”
这位私募负责人表示,银行委外资金在未来会越来越多去配置私募产品,做更多主动的资产配置。银行资管就好比自己做了一个大的FOF资金,通过不同策略的配置来实现策略的多元化和稳定性以期在不同市场环境里寻求比较稳定的收益增长。国外的投行资金、大学基金会等机构投资者普遍都采用这种方式。同时未来银行委外资金也会与海外资金对投顾的筛选标准越来越接近,会更加关注私募公司的团队与长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