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来,“人”将成为险企核心竞争力之一,而这也是上半年,寿险公司大力拓展、强化发展的主要方面之一。最新半年报显示,2017年,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人力规模稳定增长,代理人队伍量质齐升,代理人规模达132.5万,较年初增长19.3%,人均首年规模保费同比增长18.2% ;人均月收入同比增长14.0%。中国人寿方面,截至2017 年6 月30 日,中国人寿销售总人力达193.7 万人,较2016 年底增长6.8%。“量”“质”齐升,成为两家寿险公司的落脚点。
衡量一家寿险企业内在实力、发展潜力,这几个指标成关键!
相较于保费收入的直观,近两年来,寿险公司更注重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净利润、剩余边际等深层次指标。这些指标,成为衡量一家寿险公司稳健运营、发展潜力等“硬实力”的重要标尺。
两家寿险公司最新披露的半年报中,都格外重视新业务价值指标。中国平安半年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为385.51亿元,同比增长46.2%。中国人寿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达人民币368.95 亿元,同比增长31.7%。对比发现,无论从新业务价值数量,还是同比增速上来看,平安人寿略胜一筹。但两家均超30%的新业务价值增速,意味着两家大型寿险公司高速发展的“持续性”。
在此基础上,平安人寿、中国人寿的内含价值也在不断提升。最新半年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内含价值(EV)较年初增长23.9%;中国人寿内含价值较2016 年底增长7.0%。通常来说,利润越好的产品,内含价值越高,看来,平安人寿确实成为寿险业当之无愧的“赚钱王”。事实上,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对比两家大型寿险的盈利情况发现,平安寿险实现净利润225.98亿元,同比增长34.8%;中国人寿净利润为122.42 亿元,同比增长17.8%。由此可见,平安人寿的盈利能力更胜一筹。
谈到利润释放,则不能不重视去年底以来,寿险公司陆续披露的剩余边际指标。去年底,平安人寿引领行业首次提出,寿险业务盈利核心来源是稳定的剩余边际释放,当时,平安人寿首次公布,截至2016 年 6 月30日,平安寿险公司有效业务剩余边际余额为3863 亿,这就意味着现在平安寿险有近4千亿的未来税前利润释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