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资金入股要求分红很正常,信保基金公司的ROE在7%左右,而信托公司平均是15%左右,股东把钱投到其他领域比入股信保基金公司回报更高,信保基金公司股东也在为行业做贡献。”另有业内人士称。
还有业内人士质疑,认购信保基金可能增加企业或信托公司负担。目前实际操作中,发行资金信托认购信保基金存在两种方式:融资方认购和信托垫付。融资方若按1%认购,相当于企业可用资金变少,融资成本变高;信托垫付则会挤压公司的获益空间,“据我所知,很多金融机构业务都需要信托垫付,因为对方比较强势。”
据接近信保基金人士透露,由融资方认购增加企业融资成本不超过万分之五,影响很小,而信托垫付是不符合规定的。“意见比较大的公司主要是垫付资金,集中在通道业务较多的个别信托公司,但现在通道业务也并非监管鼓励方向。”
从机构角度来看,认购信保基金确实会给部分公司带来财务压力,不过行业角度而言,信保基金是行业“稳定器”、“压舱石”,甚至可以起到根据监管导向,调节业务结构的作用。
当前信保基金公司常被与保险保障基金公司进行对比,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全部为财政部出资。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公司持股运营行业认购资金的保障基金公司。
其实,由行业内机构出资设立保障基金也是一大创新。信保基金公司原董事长许志超认为,“信托保障制度的一大创新是依靠行业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行业共同面临的风险问题,无论是保障基金的筹集,还是保障基金公司股本的募集都没有要求国家财政拨款或央行出资,而是依靠信托业市场参与者,特别是信托公司的支持。”
此前保险保障基金董事长任建国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保险保障基金制度要借鉴信托业保障基金的相关立法经验。
不得不说,早在信保基金公司尚未成立时,它便引发广泛讨论。它伴随着争议落地,也伴随着争议成长。截至2017年6月末,公司管理的保障基金资产余额1173.18亿元,累计实现投资收益39.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