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上市公司之所以生出海外财务造假的念头,还可能是出于业绩对赌的需要,即为了完成业绩承诺。例如,雅百特为了完成业绩承诺,只好虚增收入。根据中联电气与瑞鸿投资和纳贤投资签署的《业绩补偿协议》,雅百特2015、2016、2017年度的承诺净利润数分别为2.5亿元、3.61亿元、4.76亿元。若雅百特在利润补偿期间内每一年度结束时的当期累积实际净利润数未达到当期累积承诺净利润数,瑞鸿投资和纳贤投资一致同意以股份补偿的方式对上市公司进行补偿。雅百特为了完成业绩承诺,不惜通过海外财务造假铤而走险。
另外,上市公司境外财务造假的动机还有可能是为了粉饰业绩、拉高股价从而大笔减持,即给投资者一个业绩高增长、毛利率超高的“人造绩优白马股”、价值成长股的概念。随着业绩增长,估值也暴涨,在机构与投资者的追捧下,成为几年内价格上涨十几倍的股市明星。最终,大股东轻松完成大笔减持。
同样以雅百特为例,2015年财报公布后便因“业绩优异”被爆炒,公司股价一路大涨,今年2月达到复权后的71.85元。在股价上涨过程中,雅百特公司的董事和高管在不断减持套现。以重要股东交易来说,此间发生的19起中有18起为减持。
与之类似,自2016年12月至今年5月份,尔康制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减持尔康制药1.03亿股股份,共计套现约12.37亿元。据统计,信威集团多个股东去年减持套现合计逾10亿元,其套现额度在沪深两市排名第六位。
令上市公司意想不到的是,为调查海外财务造假,证监会启用了跨境协查。比如雅百特造假涉及的是跨境贸易,涉及巴基斯坦、新加坡、美国等多地,接到中国证监会的请求之后,当地证监会给予有力协助,一个月内就掌握了核心证据,使得案件进程效率大大提高,效果显著。中国证监会近年和全球6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证券监管机构都签有备忘录,可以通过国际协查寻求这些监管机构的帮助。
在信息化、全球资源共享和协作的时代,距离遥远不再是稽查的盲区。上市公司需要扎扎实实做好主营业务,以真实的业绩回报投资者,成为真正的价值成长蓝筹,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海外财务造假难以核查,海外财务造假同样难逃法律法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