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并购或缘于业绩不振
新宏泰大幅度跨界并购,或缘于其业绩不振。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从单个季度看,上市之前,尽管新宏泰的营业收入有一定的波动,但净利润还算稳定。去年第二个季度,其净利润最高,达到1950.62万元。但上市之后,净利润就降至1699.72万元,比2015年第三季度的1726.22万元略低。今年一季度,新宏泰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降局面,其营业收入为8034.29万元,同比下降4.77%,为2015年以来单个季度最低。净利润为1274.94万元,同比下降9.70%,也是2015年以来单个季度最低水平。
从年度来看,2015年、2016年,其营业收入持续小幅下降,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8亿元,2016年下降至3.77亿元。净利润也由2014年的6775.06万元下降至2016年的6594.45万元。去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7.85%。
数据显示,相比上市之前,新宏泰存在业绩变脸现象。
新宏泰也曾表露出行业前景不振,提到受电力市场改革、产能过剩、电力消费结构调整等影响,电力需求增速缓慢,电力投资趋于下降等,希望能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完善产品覆盖能力,促进产品在不同应用领域内的市场拓展。
业绩变脸传导至二级市场是股价的大幅下跌。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新宏泰上市一口气拉了14个一字板,到去年11月22日,股价最高达到66.13元,相较8.49元的发行价,涨了6.79倍。然而,自此之后,股价无悬念一路下行,至今年4月27日,创下上市以来的低点27.21元,至4月28日重组停牌前一个交易日,收报28.94元。短短5个月,股价跌了56.24%。
业绩下滑、股价下跌,从今年初开始,新宏泰的控股股东、实控人赵敏海、赵汉新父子开始频频进行股权质押,截至上月已达7次,平均每月一次。截至目前,赵汉新质押了21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51%。
值得一提的是,限售股刚刚解禁,新宏泰的第四大股东北京萃智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就宣布减持,其持股900万股,占总股本的6.07%,拟在6个月内减持225万股。
“类借壳”交易难言顺利
新宏泰精心设计的“类借壳”交易难言顺利。
一投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次新股“类借壳”增多,这类交易具有“标的体量大”“跨界并购”“上市公司市值小、利润少”等特点。
在该人士看来,于新宏泰而言,交易中对股权设计较为巧妙,天宜上佳有21名股东,其中吴佩芳为大股东,持股比例37.1%。由于吴佩芳与第七名股东“久太方和”存在关联关系,交易完成后,新宏泰的实际控制人赵汉新及赵敏海的持股比例将从52.44%降到26.93%,而吴佩芳与久太方和合计持有将达到19.82%。两者股权比例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