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在京企业有序向雄安转移发展
《协议》明确表示:“鼓励有意愿的在京企业有序向雄安新区转移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叶唐林认为,北京鼓励有意愿的企业向雄安转移发展,意味着北京将一些高端的产业、企业、项目带来的利益让渡给雄安。目前,北京的总部经济中大部分是央企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为北京贡献了大量的税收等,但如果不舍得这部分“家底”,雄安的产业就缺少支撑,新区就难言顺利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0多家央企相继明确表态将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一些央企集团层面近几个月更是密集组团赴河北实地考察。
另外,《协议》还表示,支持北京市属国有企业,比如京能集团、北京自来水集团、排水集团、环卫集团等,在市政基础设施、城市运行保障等领域为雄安新区开发建设、城市管理提供服务。
记者注意到,被点名的市属国企都实力雄厚。如京能集团,为中国企业500强,截至2016年底总资产2426亿元,目前四大主业分别是“电力生产和供应、热力生产和供应、煤炭的生产和销售、房地产开发经营”,控股着京能电力、京能置业、清洁能源(香港上市)和昊华能源等四家上市公司。
《协议》还提出,支持华夏银行等市属金融机构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为新区建设发展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发挥“北京服务”品牌影响力,推动北京高端服务业向雄安新区延伸转移。
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形成经济新动能
雄安新区将采用何种产业发展模式,也一直为外界所关注和讨论。《协议》明确表示:“京冀双方将加强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协同联动,严控新区承接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共同推动雄安新区发展高端产业。”
目前,科技创新是雄安新区的短板。《协议》提出:“支持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市属国企与雄安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合作,使新区在起步阶段就集中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北京市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要素资源到雄安新区落地,促进科技成果到园区孵化转化,重点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与雄安新区合作共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载体,促进雄安新区发展新经济、形成新动能。
同时,双方将共同争取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向雄安新区延伸覆盖,推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下设立雄安新区创新创业子基金,共同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
据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计划总规模5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由三省市、国家发展改革委出资及社会募集构成,主要用于交通、生态、产业、科技创新、承接地基础设施建设等,目前基金方案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下一步拟向国家有关部门备案。(记者 刘武 刘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