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济南本地影院倒是对《三生》的品质有更客观的认识。“《三生》不算大热影片,所以我们就按惯例,只预售当周的票。”万德萍表示,因采取了务实的营销策略,从而让济南本土影院在这“锁场”风波中未受波及,反而有助于影片票房,“昨天(12日)我们降低了《三生》的排片,结果上座率接近50%,与《战狼2》不相上下。”
“流汗”与“流量”二次对决
站在影院的角度看,“锁场”事件让粉丝从提升票房的“灵丹”转为妨碍经营的“毒药”。然而在赵斌这样的资深业内人士看来,行业的自我审视早在去年就开始了。而审视的契机恰恰也是两部电影——《湄公河行动》与《爵迹》的对决。
去年国庆档,《湄公河行动》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拿下10.8亿的票房,而《爵迹》收获中规中矩的3.8亿元票房。“虽然《湄公河行动》远不是那么完美,但主创团队一丝不苟的制作,几位主演亲自上阵汗流浃背的演出,都让观众感受到了影片的诚意,最终票房与口碑‘双丰收’。”赵斌将《湄公河行动》归类为“流汗电影”。
与此相对的,坐拥大IP并有“流量明星”(指话题热度高而带来资讯流量的明星)加盟的《爵迹》,则可称为“流量电影”。“虽然找三两个流量明星、对付一个剧本凑成电影,他们的粉丝就能贡献四五亿票房,这依然是长久以来的共识,但《湄公河行动》的成功毕竟让业内见识到了‘流汗电影’的力量。”赵斌如是说。
到了今年,投资比《湄公河行动》更大、场面更火爆、民族自豪感更强烈的《战狼2》接过“流汗电影”的大旗;而同样升级的“流量电影”《三生》,票房却被《战狼2》甩得更远了。
“流汗”与“流量”的二次对决,让业内看到了什么?赵斌认为,首先是对观众的尊重,“你给观众呈现的是一部认真制作的电影,观众看完电影可能会成为粉丝;如果你拍了些偶像鲜肉给粉丝看,那么粉丝外的观众不会有人关注你的电影。”
此外,《三生》在济南等地的表现,让业内进一步审视传统的营销策略。“电影制作时,是否要选用粉丝偏激的‘流量明星’?电影宣发时,是否要采用‘提前15天预售’这么激进的策略?发动粉丝填补票房,是否考虑一下‘反锁场’可能造成的损失?”赵斌认为,未来整个行业对待“流量明星+大IP”会更加务实,“流汗电影”可能会更受青睐。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赵斌”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