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正是基于国内垃圾的利用率低、使用成本高,不少化工企业选择“舍近求远”的做法。一位受访者“倒苦水”,“进口一吨合格塑料只需约1400元,而向国内购买一吨却要5000元”。
嘉兴市南湖区某PET瓶片生产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原材料主要是从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进口,进口价格远低于国内市场。面临着禁止洋垃圾进口的政策,或许会考虑将生产线转移到国外,实行就地生产。
“猫捉老鼠”
“里面是否有活性炭?”
“有,那肯定有,为了装这个花了20万。”
7月25日下午,浙江嘉兴平湖市某塑料厂,环保部专项行动组与工厂老板一问一答。
随后,检查组要求老板现场打开活性炭装置。尴尬来了,该企业活性炭装置形同虚设。
老板为掩饰尴尬,转头指责下属,“我让你们搞好你们不搞”。
7月,环保部启动了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专项活动。环境保护部负责人称,开展专项活动就是为了配合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洋垃圾入境的改革方案。
今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该方案,“2017年底前,禁止进口来自生活源的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以及废纺织原料、钒渣等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既然从行业看有需求、企业有需求、货轮有空间,为何还要禁洋垃圾呢?
最大问题是环保问题:一方面洋垃圾本身不环保;另一方面,处理洋垃圾的企业缺乏环保意识和环保处理措施。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处理洋垃圾的企业,不少是“散、乱、污”企业,污染治理能力低,一些企业甚至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加工利用中的污染排放严重损害当地生态环境。洋垃圾携带的病毒、细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可能直接感染从业人员。
7月18日,中国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递交通知,将在今年底前禁止四大类24种固体废物入境,其中包括生活来源废塑料、钒渣、未经分拣的废纸和废纺织原料等高污染固体废物,这些进口固废通常被人们称为“洋垃圾”。
中国环保部在送交WTO的文件中指出,“发现大量的高污染垃圾与危险性废物,混合在可回收的固体垃圾中,这严重污染了中国的环境。为保护中国的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我们要紧急调整进口固体废物清单,禁止高污染固体废物的进口。”
与此同时,海关总署开展专项行动。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宁波检验检疫局共检验进口废物原料21128批,其中,检出环保不合格73批。此外,上半年,山东检验检疫局也退运了4500余吨的进口废物原料;近一年来,南京海关退运了7.25万吨固体废物。
张广志透露,“将密切与公安、边防、海警、环保、商务、检验检疫等部门的联系配合,严厉打击治理‘洋垃圾’走私及国内非法加工销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