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未来:科技和风控是“未来银行”的生命线
记者:我们在参观微众银行时,发现员工穿T恤上班而不是西装革履,感觉微众银行更像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金融企业?
李南青:你们的感觉很敏锐。从风格上说,我们是一家拥有互联网基因的持牌银行机构,我们追求轻资产、轻规模和轻人力,这与传统银行相比有点“异类”。不穿西装穿T恤,我们是希望借此鼓励员工创新、放松,而不是因循守旧。
微众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从业务模式看,我们是纯线上的银行,没有一家物理网点。我们将同业金融机构的资本、网点、人员等优势与科技平台的客户、渠道、场景等优势相结合,搭建一个全新的模式。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全自主可控的银行科技系统,这是基于开源技术、按照分布式架构搭建的技术平台。在2年半时间里,建成102个关键系统,63项新技术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可支持亿级海量用户及高并发交易,我们将每个账户的运维成本降到同业平均水平的10%。
记者:“微粒贷”是纯信用贷款,借款人都不用到现场,那么“微粒贷”的风险如何控制?
李南青:微众银行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依托大数据和新技术建模实施业务风控。微众银行汇集了40万亿条数据信息,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各类风险数据,这种方式要比传统的资料审核更高效、更真实。不同于众多的风控模型,微众银行通过引入国外新型风险识别和算法技术,主动预警捕捉高危行为,率先将线上风控用于实战。产品采用“白名单”邀请制,在贷前就开始排查风险,进行反欺诈识别,构筑了一道“风险防火墙”。截至目前,微众银行各项主要监管指标符合并优于监管要求。
记者: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技术,对未来金融业又将带来怎样的变革?在您看来,“未来银行”是怎样的?
李南青: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银行模式将带来很大挑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运用,在未来银行业的发展中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银行将变得越来越“轻”,“未来银行”也许将不再是西装革履的,休闲装、运动服将“占领”未来的银行。但银行“存贷汇”的基本功能不会变,银行加强风控的趋势也不会变,这些是它最核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