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以复兴号高铁为例,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严格要求研发人员不得利用外方享有知识产权的引进技术,并对技术方案与引进技术比对,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进行修改;二是在全球范围内检索国际同行的专利,进行侵权风险分析和评估,对发现的可能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技术,必须进行规避设计,以确保未来能够顺利“走出去”。
“这两项工作的内容非常庞杂,也非常艰苦,要分析的专利达数万件之多,侵权判断的确定也需要非常专业的水准,正是由于中国中车知识产权人员的这种严格的清道夫精神和守门员精神,我们才有底气说,复兴号高铁是纯正中国人的高铁。知识产权人员以自己的方式擦亮了国家名片。”王乾说。
承压 中企在海外屡涉专利纠纷
多位专家表示,在央企专利数出现跨越式增长的大背景下,应该更加紧绷知识产权这根弦,尤其是在海外市场,要学会正确面对来自国外企业专利布局的压力和专利纠纷增多的风险。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中企加快“走出去”步伐,我国企业遭遇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件也在逐年增多。某市级法院负责人表示,仅去年该院受理一方当事人为涉外企业主体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七成以上为境外维权纠纷。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唐广良介绍,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相比,我国企业面临的维权问题不仅涉及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且也要考虑如何应对来自海外的侵犯知识产权指控。
“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就遭遇了不少知识产权的纠纷,有些方面这些企业非常被动,甚至遭受了巨大损失,因此要积累经验教训。”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一方面,企业要好好理解当地的产权保护政策和法律,适应这种情况,并与世界接轨;另一方面,面对某些恶意诉讼,中国企业也要学会利用法律武器寻找有利因素,进行阻击。
有专家表示,从宏观策略来讲,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保护本国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合作条约或协定,形成互助体制,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表示,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方面,“十三五”规划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比如提出了要研究在境外使馆派驻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并在一些展会上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法律咨询服务等。这些措施将更好地有利于企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