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需要登记 个人捐赠要提供发票
看到有人取出了东西,一些路过的人不断走过来围观。“这个冰箱可以用?怎么能领到卡?”见有人询问,陆文生加快了取食物的速度。“55、32……”按下相应的数字键,东西一件件掉下来,但因为按动过于频繁,有一件东西卡住了。“唉,越着急越不行。”陆文生有点懊恼,他找到了共享冰箱的管理员徐伟杰,“麻烦您给看看,有东西卡住了。”
徐伟杰一边帮忙,一边跟陆文生说,“昨天刚收到一批个人捐赠,食物还够,您明天还可以来取。”拿到最后一件食品后,陆文生准备离开,在附近务工的几名农民工也纷纷向徐伟杰表示,希望能够通过登记身份取得资格。
记者留意到,两个小时内,有十几人陆续来取食品,多是附近的打工者。一位来自苇沟的社区工作人员说,她所在的社区也有几名打工者拿到了取物卡,但因为冰箱里的食物不能持续供应,打工者们很难在合适的时间前来领取,所以她会在接到冰箱有食物的通知后,帮忙来取。
“我们的工作人员一般都在附近村子租房,受益人群由我们在社区内寻访,在详细了解受助者的家庭信息、职业、收入等之后才会确认发放取物卡。”徐伟杰告诉记者,这台共享冰箱可以存储300件食品,每人每天凭卡可以取3件,可供100人领取,目前已经总计发放了3000件。服务对象是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流动儿童等,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到三分之一的比例。“因为希望食物能服务固定人群,所以采用先登记身份再发卡的方式进行派发。”
共享冰箱发起方壹基金联合公益项目工作人员安伦杰告诉记者,他们在调研时发现,如果冰箱完全开放,由于不固定取物数量,会导致有人多拿多取。“这台冰箱设计不同,是自动售卖机改造升级的版本。采取封闭式管理,普通人只能通过透明玻璃看到冰箱内的食物。凭卡取物不仅能避免多吃多拿的问题,还保证了食品安全。”
事实上,这种取物方式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也限制了食物的来源。5月28日上午11点,记者在第一次探访时发现,这台冰箱内存放的只有酸奶,针对这个问题徐伟杰回应称,这主要是因为当天没有接到其他食品捐赠,“我们不是盈利性机构,有企业捐赠我们才能提供。”他说,共享冰箱也接受个人捐赠,但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个人捐赠的食品同样要提供食品购买信息、发票等。
“对取物者进行身份登记的另外一个原因也是考虑到捐赠的偶然性。”徐伟杰说,“在接收食物之后,我们会打电话通知大家来取,以避免他们来了之后没有食物。”
需求旺盛 盼更多爱心企业捐赠
“需求很旺盛,我们希望能把好事做好。”附近慈善商店工作人员李传梅告诉记者,他们负责冰箱的日常管理,“根据食品种类,我们要求厂商提供的食品保质期在5天以上。”实际上,为了接收更多捐赠食品,他们已经对冰箱做了一些改造。“最初冰箱内货架的尺寸较小,大件食物比如烤鸭放不进去。后来,我们进行了尺寸调整,希望能放下更多种类的食品。”
安伦杰介绍说,目前,除了部分个人捐赠外,和他们签订协议的企业只有两家,分别是天福号和乐纯酸奶。“这两家企业基本上是一周配送两次,每次配送数量根据企业的库存情况在100件到200件不等。”
“从现在的运行情况看,共享冰箱的运营和受助人群管理是没有问题的,最大的困难就是食物供不应求,每天企业送来的食物不到半天就被领完了,因此寻找更多的爱心食品企业是当下的重点工作。”安伦杰坦承,他们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项目中,给共享冰箱更大的支持。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陆文生、彭杰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