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人机物三元融合世界的正确姿势
随着人机对弈中人类一次次在从容、理性的人工智能面前败下阵来,科学家提出预言:21世纪结束前,人类将不再是地球上最富有智慧的物种。
科幻作家、科幻迷也勇敢畅想:当人类不再着眼于自身肢体的进化,而是将自己的大脑和四肢全部与计算机和机器进行连接,当知识和外界信息随时通过神经元信号输入人类大脑,并储存起来以备调用,有了人工智能的神力“加持”,人类无需用脑学习,就可以拥有一个天才般的电脑。
理论上,人类的所思所想也可立即以信号输入的形式,被电脑所解析并转化为跨媒体符号,以视频或者图像等形式显现出来;将不同人类的信号相连,无需语言或手势交流便可拥有“读心术”的能力,实现“思想的透明化”。
而在不少一线城市的中小学,人工智能的题材成为受孩子们欢迎的命题作文。他们在作文中拥有了能上网的隐形眼镜、人体器官商店、让灭绝恐龙复活的神器,并与酷酷的机器人一起建造星际飞船、太空云梯,一起去天际遨游……
城市的管理者依照技术的进展速度与方向提出发展路径:智能化的需求牵引,使AI在城市、医疗、交通、物流、机器人、无人驾驶、手机、游戏、制造、社会、经济等发展中成为新技术、新目标,很多企业和城市已进行AI布局。
从过去追求“用计算机模拟人类”,转化为以机器与人结合而成的增强型混合智能;由机器、人、网络结合形成新的群智系统;还由人、机器、网络和物结合成的智能城市等更复杂的智能系统。
潘云鹤认为,世界已从以人类与物形成的二元空间结构,演变为人、物、信息网格构成的三元空间结构。人、物、网之间的互动将形成各种新计算,包括感知融合、“人在回路中”(操作员在经过第一次指令输入后,仍有机会进行第二次甚至不间断的指令更正)、增强现实,以及跨媒体计算。
当AI 2.0之火点燃,如何为新的时代续柴加火?受访的诸位科学家最终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答案:第一助力是足够规模且质量较高的数据。
尽管在过去半个世纪,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一直呈指数型增长,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给人的感觉是快却不够聪明,比如不能回答人的提问,不会下棋,不认识人,不能开车,不善于主动做出判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秦曾昌认为,当数据量足够大之后,很多智能问题可以转化为数据处理问题。因为从方法来看,计算机获得智能的方法与擅长逻辑分析推理的人类智能不同,人工智能更多地利用大数据,从数据中学习获得信息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