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来的钱都用到了哪里?
在校园贷恶性事件频发之后,关于学生借款的用途引起了社会纷纷议论。排除掉所谓“虚荣”和“攀比”成分,大学生是否也有适当高消费的生活需求?《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中,有不少学生表示,除了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开销,大部分学生都会有想要消费的“冲动时刻”,比如想要换一部最新款的手机,或者买一件心仪很久的衣服,或者仅仅是用来请朋友吃喝玩乐了。但是这些开支明显已经超过了他们正常的零花钱范围。有学生表示,父母在计算零用开支的时候往往会不经意忽略掉这笔开销。
那为什么会选择提前消费或者贷款消费这种模式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因为钱不是花到了“正经用途”,所以不好意思和父母开口。
贷款的利息有多高?
“武汉女大学生裸贷5000元滚成26万元”“厦门大二女生不堪还债压力宾馆内自杀”……当借贷悲剧屡屡见诸报端,很多人都在疑问:为什么几千块钱这么短时间滚成了几万甚至十万二十万?
原来,校园贷之所以会发展成恶性事件,不仅仅是因为提前消费和额外透支,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一开始没有预见到的高利贷。
“如果一开始告诉你这笔贷款的利息是50%,而且还会采用利滚利的计算方式,你还会借吗?”在《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中,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如果一开始意识到这是高利贷,自己是绝对不会也不敢借贷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年化利率超过24%不受法律保护,那么诸如“借款2000元,半年后需还款近10万”的高额利息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在此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采访中,一名深陷校园贷深渊的高校女生表示,自己曾经通过一家第三方借贷平台与学校微信上认识的借款人签订了一份1000元的借贷合同。这份借条显示,该女生自即日起向出借人借款1000元,利息按照年利率18%进行计算,借款时间为一个星期。
如果按照这张借条的内容,那么一周之后这名女生一共需要还款本息总计约1004元。但是一周之后,该女生偿还的钱数实际是1507元,而一周前她的实际收款也只有800元。
原来,在签订这份1000元的借贷合同前,借款人以该女生无收入能力为理由,要求其另外签订一份500元的借款合同作为担保,但事实上并不出借这笔钱,此外,本该借出的1000元也被扣掉了20%的借款服务费。如果一周后无法偿还,那么作为担保的500元也就成为了该女生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