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培健:2016年公司依托科技地产与产业投资两大主营业务贡献,实现归母净利润7.27亿元,同比增长51%,净资产收益达到9.18%。逐步改变了之前以工业地产开发运营为主导的“高投资、重资产、慢周转”模式,向“股权化、证券化、品牌化”转型。2016年公司科技地产实现主营业务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78%;投资收益实现7.97亿元,同比增长19%。在利润结构中,产业投资与科技地产利润贡献并驾齐驱,体现公司从房地产公司向高科技投资公司转型初见成效。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围绕张江科学城的总体规划进行布局,特别是张江高科拥有的张江西北区24.11公顷(10幅)产业用地、13.9公顷绿地的城市更新空间。我们要按照“功能倒逼形态”的要求,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耕细作,提升品质,打造适合科学家、创业者思考和创新的地方。
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张江高科的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所以始终要求自己保持创新激情。我们已经率先在浦东探索与镇级产业园区开展“镇企合作”,同时引入“银企合作”,共同为科创中心建设新空间。
《中国经济周刊》:从2014年7月投资点点客后,之后还投资了喜马拉雅、天天果园、唱吧、七牛、蚂蚁金服等一批企业,您在选择企业“投资”时的标准是什么?
葛培健:我选择企业的标准有三个判断依据,一是团队的专注性,二是团队的协作性,三是专业机构的评估报告。举个例子,2014年7月,我第一次去考察点点客,这家企业注册在张江,但当时已经离开了张江。我和点点客的创始人黄梦交流,感觉他们团队虽然并不是出身互联网,但是非常专注。当时我有一种预感,互联网的风口要来了。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我与团队一起请教了点点客的券商。从我对点点客的投资过程,可以反映出我们团队的投资倾向,我们投资非常看重团队的专注,同时注重投资的前瞻性。当然,投资并不是完全靠一腔热血的,需要听取专业的意见来完善自己的观点。
对于下一步的投资策略,我会辩证地把握投资方向,以科技类和创新类为主,倾向于对接国家战略,脱虚就实,关注能够真正体现张江模式的企业,突出国家大研发设施集群的作用,重点聚焦培育与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引擎企业。我希望更多原始性、领先性的创新企业能够诞生在张江。
园区开发运营要去房地产中心化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科创中心提出了两大战略,即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您认为上海在对标国际、打造全球科创中心方面,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