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三江集团绿化区看到,好几处山崖上长着厚厚的青苔,朱洪杰指着那山崖兴奋地说:“这是近十几年才出现的景象,一开始还是星星点点的,后来慢慢连城了一片,越长越厚了。”青苔属地衣类生物,是生物登陆以后在地球表面最早生成的生物,堪称陆地生物的祖先。它的出现表明,南北山地表的有机质以及整个微循环系统已得到很大改善。
刚开始实施绿化工程时,如何把树种活是首要的任务和最大难题,树种大多也以抗旱、抗碱品种为主,因而,大多成片造林都是单一树种,林分不合理,林相单调,这是大多人工造林的通病,也是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最大区别。“经过一二期绿化工程的成功实施,怎么把树种活的难题已经解决,现在该是对林分、林相进行科学改造的时候了,主要的做法是针阔叶林混交,乔灌木结合。近几年,我们正着手进行这种改造。再过10年,你就会看到,整个南北山的森林也许更像一片天然林了。”党晓勇说,这是南北山绿化工程更加科学生动的实践,它必将谱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向生态文明的崭新篇章。
下午三点,我们来到位于南山的西宁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绿化区,见到了绿化办主任魏民劳。老魏说:“28年来,局领导换了十几任,可每一个领导上任后,对南北山绿化的事从未有过丝毫的松懈。多少年来,每年的造林季节,局领导班子成员,多的会拿出一个月的工资,少的也会捐出一千两千,即使每一位普通干部职工每年也会拿出300元支持绿化——这已经成了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为这片山头的绿化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这个绿化区有1500亩的面积。因为地处南山相对平缓的一面山坡,比较而言,这里也是整个南北山绿化条件最优越的绿化区之一,即便如此,这里也有羊脑石,也有盐碱,也有栗钙土。但是,28年过去之后,这1500亩的山坡上已经绿树成林。记者注意到,早年种的青杨已经长成大树,部分胸径已经超过了40厘米。一些油松和云杉也已长到五六米高了。山坡上还有暴马丁香、紫丁香、山杏等花灌类植物。
这天下午,我们还见到了谢静,青海绿通实业有限公司绿化区负责人,一个将青春岁月献给南北山绿化事业的女子。1999年他承包了火烧沟一片约5000亩的荒山——她补充道,实际面积可能会接近万亩——心想,要不了一两年她就会把它变成一片森林,那样,她也有一片森林了。第二年,她投入几百万,自己到宁夏、陕西一带进树苗。为了尽快见到自己的森林,她选的都是好看的树种,进的都是大树苗。可能这些树苗太大了,加上没有种树经验,种下之后竟没有一棵成活。面对那些干死的树苗,她傻眼了。这才意识到,造一片森林没那么容易,尤其是在西宁的南北山。有好几次,她想不干了,女儿家家的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整天泡在这荒山上。也许是她跟这荒山有缘,17年过去之后,她还在这山上。与17年前所不同的是,这山上真的长出了一片森林。她所承包的这片荒山都已经种上了树,也都成活了,没有细细统计过,但少说也有500多万棵绿树,那可是她17年的青春岁月啊。一想到自己的青春岁月长成了一片森林,此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