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消费场景,在双方合作中,都在展开,但对于阿里来说,又何尝不是在品质和品类上实现了“零成本”扩张,尤其是在生鲜、外卖等阿里一直谋图拓展而难以与同行差异化的新零售领域。
“阿里体系覆盖了5亿人,今天做得最好的快销品公司的渗透人数在阿里只有2000多万,大家想想看那个上面的空间有多大!尤其是当你要推出大量新的品牌,新的这样一个创新产品的时候。”靖捷的这段话,既是宣示蒙牛可以在合作中获得的市场红利,也是阿里的渴望,真正挖掘出整个阿里系“人口红利”的渴望。
与蒙牛的合作,就是这样一个模板,给予快消品公司以及其他一众和天猫有交集的品牌一个榜样。
新思路:“乳业共同体”的跨界视野
对于蒙牛来说,此次和阿里的合作,进一步拓宽了它的视野,或者说,是对其此前提出的“乳业共同体”概念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在8月26日召开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十三次年会上,卢敏放首次提出了构建“全球乳业共同体”的构想,蒙牛集团执行总裁石东伟更进一步以一个“共”字深入解读了蒙牛构建“一带一路”乳业共同体的内核。
在大多数业界解读上,将蒙牛的“乳业共同体”概念,更多的投放在了早前蒙牛已经确立的诸多“乳业共同体”范式之上: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寻找合作伙伴,在大洋洲这样的黄金奶源带建立海外全产业链,从法国Danone、丹麦Arla Foods等乳业同行处引入“史上最严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以国际化的牧场管理经验和标准等等。
蒙牛和阿里紧随概念提出之后的高调合作,则显然打破了业内合作的藩篱,进入了“乳业共同体”的跨界模式。
这本质上也符合阿里和蒙牛的一贯风格。或者说是蒙牛在乳业共同体上打出的“共”字旗帜,抑或是阿里一直秉承的开放路线。
蒙牛的“共”字,更多的表现在了国际化合作之上。仅以研发为例,蒙牛拥有全球超过30家研发合作伙伴,并在美国、丹麦和法国建立了三大海外研发中心,将最新的研发成果不断应用在其产品中。
而阿里的“开放”则是一种吸纳。靖捷在签约仪式上就以美妆为例做了一番大气预言:“美妆是一个高速发展、高速渗透的这样一个品类,所有的这些顶级的品牌要么在天猫,要么在来天猫的路上。”
大气的表达背后,呈现出了两个不在同一领域的巨头的共同气场,而蒙牛的“乳业共同体”梦想与阿里全开放格局下的“新型经济体”布局也就此找到了共同语言。
一旦此阶段各种提高效能的合作达成,蒙牛和阿里的跨界“乳业共同体”或将让乳业和电商找到全新的市场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