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鄂尔多斯的“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将农牧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在禁止开发区,大力度转移农牧民,推动生态集中恢复;在限制开发区,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新牧区;在优化开发区,建设新农村,生态建设实现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恢复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了草、畜、人及发展之间的矛盾,使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
目前,已建成生态自然恢复区2.3万平方千米,累计转移农村牧区人口41.7万人。
“反弹琵琶,逆向拉动”,是鄂尔多斯生态建设的创新之举,它使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融合,绿了荒漠,富了百姓。大批治沙标兵和企业排头兵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东达·蒙古王集团、伊泰集团、亿利资源集团、天骄公司等。还涌现了乌日更达来,治沙女杰王果香、全国劳模殷玉珍等大批造林模范和先进群体。一个人人参与生态建设,共同关注生态环境的氛围正在鄂尔多斯兴起。
“十五”以来,鄂尔多斯特色的沙产业体系,在西部生态恶劣地区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沙产业发展互相促进的新路子。鄂尔多斯市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推行了集体林木划拨到户、小流域治理承包到户、“五荒”治理拍卖到户等生产责任制,同时实行两权分离、分户治理经营,相继制定出台了“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以个体为主”“灌、草、乔结合,以灌草为主”“谁造谁有,合造共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鄂尔多斯人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在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的同时,延长林沙产业链条,促进林沙产业发展,形成了“五化”(林板一体化、林纸一体化、林饲一体化、林能一体化、林景一体化)“三品”)饮品、药品、化妆品)的总体格局,初步构建起以人造板、造纸、生物质发电、饲料、食品、药品、化妆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
目前,鄂尔多斯建成了林沙产业原料林基地2900万亩,规模以上林沙企业20家,响沙湾、恩格贝、巴图湾、七星湖、风水梁、碧海阳光、黑仡佬湾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林沙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