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后,这群人在获得收入及创业资金的同时,也学到先进的技术、管理经营经验。贵州遵义市汇川区委书记姜世甫告诉记者说,遵义汇川区娄山关村本是省级一类贫困村,但因为返乡农民工开设了藤编公司、家庭旅馆,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就业增收。
其中,藤编解决了村里250多人的就业问题,家庭旅馆解决了1500多人的就业问题。以此为例推广发展农旅一体化,2016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汇川区成为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区。
但崔明义也有所担忧并建议,政府首先还是要搞好公共服务,如何把农民工的创业者和小企业组织起来,改变这种分散的市场局面。
欧亚研究院院士赵新力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简单的脱贫如果没有致富跟上是不可持续的,简单的农业如果没有工业跟上也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服务上去,当地的政府才能有财政税收,才能搞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学者建言
新农人“回家”创业 工匠与创客精神缺一不可
都说农民工回流创业是“燕归来”、“凤还巢”,在国务院参事室综合司司长吴润彪看来,城市对于农民工来说,不是久留之地,他们生活的基础、父母、子女都在农村,所以“回流”至农村创业创新是必然的结局。
“外出农民工虽选择回乡创业创新,仍需要创客精神及工匠精神。”但吴润彪有所担忧,这类人群距离现在人们对‘新农人’的要求还有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郑风田曾认为, 大量优秀农村青年通过大学、打工、当兵等离开农村,使城乡之间的经济“剪刀差”变成人力资源“剪刀差”。
“但如今农民工返乡创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点。” 有业内农村建设专家认为,2.8亿农民工是“新农人”的最大潜力股。
此外,曾业松建议称,关键还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制度创新。农民工返乡创业怎么和本地的农民结合,和城乡各类企业结合,和各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结合。“特别是现在我们比较热门的话题,共享经济,怎样以共享经济为方向,创建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共享经济机制的新型企业机制。”
实际上,农民工返乡创业后可利用在城市打工获得的人力资本优势和积累资金,与家乡的资源、人脉优势,同市场需求对接。“要形成有生机活力的众多民营小微企业和农业新经营主体,在经济洼地和薄弱环节做发展的突破。”崔明义认为这一点最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