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世界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山地丘陵更是占国土面积的95%;同时贵州还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保存完整的民族村寨,独特的民族风俗,手工精巧的民族风物,多样多彩。
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秉持这样的理念,贵州把大旅游、大数据与大生态作为“三块长板”一起打造,努力将贵州建设成为山地旅游大省和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
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贵州全省旅游接待游客3.5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140.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6%和40.1%。
“我在贵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一首《我在贵州等你》,不仅表达了贵州人民的热情,也唱出了贵州旅游的自信。在青山绿水、独特民族文化和风情的基础上,不断转变观念,搭乘技术快车,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贵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正在加快。
内功与外宣发力
“六心服务”提升美誉度
“山也还是那些山,水也还是那些水。近年来贵州迎来旅游业的井喷式增长,一是我国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二是得益于贵州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李三旗说。
2015年,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成为串联景区景点的旅游精品线和丰富游客体验的流动风景线,“通道效应”在旅游行业迅速释放。截至2016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000公里。同时,贵广、沪昆两条高铁的通车,形成了贵州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两条快捷通道,吸引了沿线的大批游客。
与游客数量“井喷”相对应的,是环境条件的改善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2016年,贵州省启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着力打造“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的旅游环境,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201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3000多万游客涌入贵州,游客量同比增长41.8%,投诉却同比减少13.33%。
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贵州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介,不断提升贵州的知名度、美誉感、吸引力。
2016年,从年初到年末,多彩贵州风吹四海。1月,《纽约时报》将贵州作为“全球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予以推荐;3月,省领导带队走进杭州等8个城市,举行2016贵州旅游全国推广暨对口帮扶城市促销活动;12月,外交部“贵州日”,12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及工商界代表、中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倾听“多彩贵州风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