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治理生态环境,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2009年关停了所有矿山,留下4000亩废弃矿山。随着试点展开,当地积极填坑整地,将其中680亩地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设众创园。2016年,众创园第一期69亩建设用地在县招拍挂平台公开入市,15家企业成为受让方,出让土地使用权按照工业用地规定,年限50年,成交总价1462.6万元,平均每亩地价格达21万元。
农地入市能给村集体带来收益,那么村干部就能决定农地入市吗?德清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邱芳荣介绍说,明确了入市主体,就要把农地入市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赋予集体和农民。东衡村党总支书记章顺龙说,为了增加透明度,村里把入市涉及的宗地情况、入市方式、起始地价、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进行全程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在入市之前,对于是否入市、怎么入市,由村民表决同意之后,才能上报申请;入市项目获批后,将地价评估、入市方案、收益分配等进行公开,经村民同意后,项目才能实施。
“改革前,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更多体现在农用地上,除了宅基地和公益事业用地之外,一般只能被动地通过征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参与土地管理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邱芳荣说,通过自主入市,农民从“被动”参与到“主动”管理,激发了参与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决策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民管好土地的意识。
摸清家底——
哪些土地可以入市
德清紧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设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的“四规合一”门槛
邱芳荣说,近些年,一些村办、镇办企业由于市场变化逐渐转冷,农村集体减少土地大多陷入“休眠”状态,地上遗留的厂房或被低价出租,或闲置荒废,集体土地的收入微乎其微,“使用权没法交易,土地就无法实现市场价值”。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给镇、村集体再次提供了盘活土地资源的机会。在德清,农地入市第一步,是要核实资产,摸清家底。
位于莫干山脚下的南路村,茂林修竹,流水潺潺,青砖灰瓦的民宿掩映在林间。“村里民宿经济崛起迅速,但受限于政策,投资人大多只能租赁空置农居、废弃校舍,无法形成规模投资效应。”南路村党总支书记桂建国介绍。
农地入市试点后,南路村一合计,村里最完整的集体建设用地是村委会以前的旧址,共4亩地。根据莫干山镇休闲度假产业定位,已将该用地规划为旅游用地。南路村决定拿这块地入市,以租赁的方式出让给德清原舍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民宿。“荒弃的土地有了经济价值,给集体经济带来收入,有利于村庄的长远发展。”桂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