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措施,推动了四川军民融合产业的迅速发展。仅绵阳科技城,去年全市军民融合企业实现总产值1370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5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军民融合企业产值已达735亿元,以12%的幅度继续增长。
以军民融合为牵引,四川打造成都、德阳、绵阳协同创新共同体,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举措的先行先试,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推动四川转型升级。
创新引领四川发展
前不久,由四川牵头的“航空发动机燃烧数值模拟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支持。项目将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适于全速域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高保真全性能数值模拟软件系统,支撑我国航空发动机设计。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四川科技创新找准定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2013年,四川就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强力推动,明确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一号工程”。这几年,深入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产业创新牵引升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区域创新发展示范“四大科技创新工程”,不断取得新成绩。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四川立说立行。2016年,西南交大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年后,这项改革在四川2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广泛试点,试点单位一年的成果转化量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量,西南交大一年时间就完成了157项科技成果的确权分割。
前不久,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放宽人才落户、购房、子女入学等条件,向各类人才提供周到服务。而这是四川强化创新发展人才支撑的延续。四川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战略合作,实施“千人计划”“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等重大引才工程,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高端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努力造就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高技能产业工人。目前已建立各类孵化载体600多家,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超过3万家。
改革与创新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成都,一大批先进产业落地,成都科学城筑巢引凤吸引了全世界的科技精英,“创业天府”行动深入人心,正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德阳市在装备智能制造技术攻关、重大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新突破;绵阳市形成了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攀西地区在钒钛、稀土、石墨烯等科技攻关和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
去年,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65万亿元。全省有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229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26万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占比再创新高。新技术、新产业增速明显,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制造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17%、28.7%。
(本报成都9月6日电 本报记者 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