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料以及 《迁墓建园志》记载,彭春生前曾与齐锡等人议定:“我等父母之墓各自另觅别处安葬,我等老时葬于父地”。也就是说,当时彭春已明确表示死后不葬在东阿氏墓园,而是葬于父亲墓地。
辽阳博物馆原馆长邹宝库早年曾对彭春进行过研究,并且在1975年还特意寻找过彭春的墓葬。起初他以为彭春葬在其父哲尔本所葬地灯塔柳河子镇八家子村,但实地调查后并无发现。后来根据《辽阳县志》等文史资料的记载,他找到了位于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村的东阿氏墓园。
在那里,邹宝库发现了彭春墓碑,并立即向省文物部门汇报。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人员对该墓地彭春墓碑附近地区进行发掘,最终证实彭春墓确实位于东阿氏墓园。
彭春究竟为何最终葬在东阿氏墓园,仍有待进一步考证。另外,为何只有彭春除诰命碑外还有墓碑,而其他人皆为诰命碑,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
守墓人后代回国寻根
根据《迁墓建园志》的描述,东阿氏墓园南有大门,从大门至玉台用青砖铺路。园内主要有三处墓地,居中最突出者为端庄固伦公主墓地,墓前建大衙门,立一石碑,即是立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敕建端庄固伦公主碑。固伦公主是金枝玉叶,死后不能和丈夫葬在一起,因此,何和礼的墓在西边,也叫驸马坟。东边的墓地则埋葬着彭春。
墓园埋葬的人身份如此之高,自然少不了专人看守。《迁墓建园志》的石碑背面,有这方面的文字记载。
今年57岁的金治科,生于辽阳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村,后随父母移居沈阳,成年后赴美工作生活。上个月,这位在外漂泊20多年的游子回国寻根,第一站就是到公安堡村,打听曾经的“皇姑坟”。
根据族谱,金治科祖上原本居住在长白山二道河子,曾“从龙入关”,后来才搬到公安堡的。至于原因,金治科怀疑可能与东阿氏家族迁墓有关。
“小时候就听家里老人讲过,我们家族守过村北山那片墓园的。”金治科说,家族留下的老谱证实,他的十一世祖是钮尼雅哈,与东阿氏家族颇有渊源,曾是正红旗满洲都统第一参领所属的一个佐领,归属何和礼第五个儿子杜雷管辖。在清朝入关之前,钮尼雅哈跟随杜雷攻打锦州和山海关,进京之后曾任户部理事官及署付都统,并于康熙五年晋升为正二品资政大夫,一直居住在京城。
金治科属于钮尼雅哈小儿子米麻腊这一支的后人,他们这一支为何会落户公安堡?金治科推测可能是从京城迁移端庄固伦公主墓时,跟随过来的。从康熙朝到嘉庆朝,一些旗人陆续从北京迁回东北,钮尼雅哈的小儿子很可能是在那一时期回到东北,由于要守护和管理东阿氏墓园,所以最后落户在公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