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关键在分类施策。全方位、多维度的贫困治理在全省各个领域同步推进——
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心气。2016年,湟源县日月乡本炕村将54户搬迁户原宅基地土地整理后,由新组建的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3000亩建立生态牧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村级产业发展。波航乡麻尼台村以“慢生活、家服务、趣体验”为特色,打造“民游、民食、民宿”乡村游,去年新村农家乐接待1.5万人次,农家客栈接待住宿5100人次,带动210人就业,实现创收100万元。日月藏族乡尕庄村、克素尔村依托109生态旅游线,建成了30间铺面的“锦绣丝绸”特色旅游产品展销大厅和600平方米的玉昆仑藏饰展销点,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直接受益农户70户,带动300人就业,户均增收1.5万元。易地搬迁与产业同步发展实现了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
今年上半年,我市18个村搬迁安置农户1432户495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31户1080人。截至6月底913户动工建房,开工率为64%。
教育扶贫扶出新气象。构建教育精准扶贫体系,保障贫困地区孩子享受基本教育公共服务,落实高等教育补助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15年免费教育,保证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实施大学生救助政策,按照《西宁市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实施办法》,对贫困家庭子女考入大中专院校实行学费、生活费全程资助,一本院校每人每年资助7000元,二、三本科院校每人每年资助6000元,大专、高职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将贫困学生纳入城镇低保,按月发放生活补助。扎实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义务教育寄宿生“蛋奶工程”,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多渠道筹集贫困学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社保兜底织密保障网。全市实现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动态管理,今年上半年,已发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金5068.34万元。
【精彩述说】扶贫出实效,贫困群众展笑颜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行驶了十多公里后,进入铧尖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卢言林站在自家地头,望着一道道黑色的地膜,想着再等上一个多月洋芋就成熟了的美景,他对今后的日子充满了期待,脱贫再也不是遥不可及。
今年66岁的卢言林是湟源县寺寨乡铧尖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因病致贫,常年患病的儿子,身患重病的妻子,让生活捉襟见肘。“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但我岁数也大了,体力跟不上,干不了重活,直到加入了村上的合作社,这日子才有了盼头!”卢言林所说的合作社就是村上成立的湟源华丰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村上的贫困户免费发放脱毒马铃薯种子、化肥,统一种、统一收,村民不用承担任何风险,有保障的种植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决心更加坚定。
过去一年,卢言林粗略算了算,仅来自洋芋的毛收入就有1万多元,再加上儿子平时打工1000元/月,一年下来收入有两万多元。如今,这样的好日子放在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