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坦介绍说,2010年美国经济衰退的时候,也是机器人销量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时候,机器人的出货量达到了13万台左右,但是制造业领域的就业数量还在上升,增加了90万个工作机会,2010年的失业率大约是10%,后来下降到了5%。技术并没有夺去人们的工作。
不过,中科新松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工程师张海波坦言,目前协作机器人尤其是配合AR技术的协作机器人成本还比较高,推广存在一定难度,但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成本将在两年内大幅下降。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分析,2016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增长14.5%,预计2017年将达到232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为147亿美元,占到63%,
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50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62.8亿美元。近五年规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今年上半年生产完成5.9万台,同比增长了52%。我国将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比例将从25%提升到30%以上。
美国北卡罗拉那大学教授萧静认为,中国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上速度已经超过了美国。
萧静说:“一个是各种企业各种投资的热情,还有对创新的热情对这类事物的热情。美国也一直有这种热情,但是美国的体制和中国不同,从国家来说,对机器人研究方面的支持我觉得是欠缺的。”
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用户已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向内资企业乃至中小企业发展。珠三角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30%。与此同时,企业合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美的收购库卡81%的股份,中车旗下时代电气收购全球第二大深海机器人公司,英国SMD的100%股权,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过,美国北卡罗拉那大学教授萧静提醒,应该防止机器人产业投资过热。
萧静说:“当然这里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一窝蜂的过热,就好像机器人、人工智能用途太广了,恨不得明天就把我们的产品全变成这样,这也是不现实的,要一步一步地走。有很多这样的公司,但是你还是能看到他们技术含量上还是有差距。”台湾大学教授罗仁权则表示,目前很多机器人打开外面的盖子,里面的核心零部件还都是国外的。
罗仁权说:“我们的机器人生产量和使用量现在的统计数字都是五六万台,但是我们还是不是最高端的,我们是第二第三。我们的市场占有量还是不够,关键的组建没有,你把机器人打开,里面还是日本的马达,还是人家的专利。”
中科新松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工程师张海波也向记者透露,目前尽管国产机器人与海外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差距在缩小,但在核心零部件上仍然有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