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说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大家报名的年龄趋势,您结合我们现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商学院的学生的情况,以及您日常了解的情况,现在大概是什么样的学生来报考我们的相关的学科,您觉得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我们这样的学科?
阎海峰:首先华东理工大学大部分专业学位项目都有。MBA、 EMBA、 MPAcc,就是所谓的会计学专业硕士学位,当然还有MEM,就是工程管理硕士。我们还有金融硕士。报考者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我们尤其欢迎理工科背景的人报考。
主持人:大家更倾向于通过这些来掌握一项相关的管理技能?
阎海峰:对,这个也是现实工作的需要,因为企业确实需要内行的,懂管理的人。我到今天为止越来越觉得管理是一个专业,确实不是说工作多少年拔上来就能当经理,它是有专门的学问在里头的,虽然这个学问是社会科学的学问,是偏于实践的学问,不像数学、物理那样,但它是社会知识,也有它的内在逻辑的,是需要专门学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我观察下来,第一,确实整体上在全中国都是一样,他的年龄肯定是越来越低的,现在90后也出现了,最大的90后也不小了,今年27周岁了,他21、22岁大学毕业,25、26岁就报考了,这样的人有一些,还有一个原因,可能跟职场竞争、压力加大有关,对学位要求高了,因为现在硕士多,这也是一个原因,不纯粹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有些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这也无可厚非。
另外一个,能够尽早的融入进来的,也能够认识很多的朋友、同学,这个社会网络也很重要,所以我们商学院跟学生讲的时候,我们它概括为打造三个平台,一个叫专业知识平台,一个是叫管理经验平台,一个叫社会网络构建的平台。专业知识的平台我们指的是发展出来现代的新知识,这个主要是在课堂中,由师生互动来完成的。这个管理经验的平台有同学之间的分享、交流,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我们邀请企业界的一些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我们每周都有讲座,有一些课是跟相关的业界人士合开的,把这些鲜活的经验带进来,这个是书本之外的东西,但是学生是非常需要的。
这个网络平台,因为它需要社会支持,每个人都需要社会支持,有这样一些同学还是很重要的,相互扶持发展。那么在这一点上,我在上海这个地方感受更深,我相信这个跟北京有相似之处,北京大量都是北漂,上海叫什么漂,就是它有大量从外地来上海的人,有的人就是孤身一人来到上海打拼,或者大学毕业来到这了,或者大学毕业找工作找到这了,或者在别的地方过来,他们都是一个一个单个的个体,如果他要生存的好,发展的好,需要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有足够的社会网络支持。我知道很多在上海打拼的人因为进入到商学院这样一个平台,人生因此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