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海峰:对,我非常同意你的这个讲法,这个很相似,每个行当都一样。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因为选择一个学校对一个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是在职的,要读专业学位,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主持人:比如说像MBA和EMBA的学位。
阎海峰:对,它的学费也比较高,理性很重要,而不是只是看学校的名字,这个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另外学校所在的区位也很重要,职业发展也很重要。
主持人:是,尤其是学术怎么样能够连接实践,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阎海峰:这点上,理工科类的大学和综合类的大学,偏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校不太一样一点,相对来说理工科类的更偏向于务实一些,各有优劣。
打造生命共同体 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成长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有的学生也会好奇,包括前段时候在做直播节目的时候,也有听众问,为什么前几年MBA和EMBA的这个热度火了一阵之后就弱下去了,这几年为什么MBA和EMBA又被大家开始关注了,而且有越来越多,大概毕业刚三年,或者五年左右的同学,反而又投身到这些相关的学位的学习当中,而反观一些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体,他们这个年轻人,包括说学习MBA人的年龄段大概在40岁上下,您怎么看待这样的一个差异?
阎海峰:首先,有变化是很正常的,但整体上,在中国,与现实的需求相比,MBA这样的专业学位的教育发展的不够强,还有很大的空间,即使是从培养规模上来讲。比如说美国,美国的人口没有我们多,它的规模要比中国大的多,中国每年大概有3万多一点,相差很大,但是美国有相当一批吸引了全世界的人去学习,我们希望中国商学院将来能够走到这一天。这个变化我觉得是正常的,是现实需求的原因。
在国内,报考MBA的年龄要求就是大学毕业工作满三年,或者大专毕业工作满五年就有机会了,但是你刚才讲到说在发达国家平均年龄要高一些,这个我不知道是调查数据的结果,还是听友提的问题,因为我不是很了解这个情况,我看到的,比如说在美国,本科毕业不需要工作经验,也可以读MBA。它的EMBA是有一些工作经验的,但是其实反而中国对工作经验有严格的要求。
主持人:特别是中国内地的高校,对于这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阎海峰:现在总体上是比较年轻化的,我看国外的学生年纪也都不是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