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述生是1996年4月入党的。龚玉堂说,当年他介绍周述生入党,就是觉得他心里总是装着集体。上世纪90年代初,长茅仑村办了一家砖厂,周述生担任砖厂会计,当时龚玉堂是村干部,和周述生在工作上有很多交集,他发现周述生尽职尽责,后来砖厂因为经营不善,预备将经营权发包给个人,在这过程中,周述生主动每晚守在已停工的厂里,一连几个月,砖厂连块砖都没丢。
拒绝了老伴的劝阻,清晨6时左右,周述生和龚志民带着自家的撮箕、锄头,开着自家的三轮车来到了村部。
50人的机动队在村部很快集结完毕。根据新桥河镇政府调度,机动队抢险第一站是镇上的老码头,要抓紧构筑子堤,不让一路上涨的洪水漫过来。抢险1小时后,周述生等30余人被抽调到更紧张的老汽车站。
无论是组织安排还是村民需要,周述生都会出现在他应该出现的地方。龚玉堂说,周述生泥瓦、木工、电工“都拣得开”,人又热心,谁家有需要,他都会赶去。黄土坡组40余户130多人,几乎每家建房,周述生都帮过忙。有年夏天,邻居陈武光家的房顶漏雨,请周述生修缮屋顶,他正好患感冒在家休息,但还是义务帮了3天忙。
“他在重要的时刻总会奋不顾身”
7月1日上午9时左右,周述生和大家赶到第二处抢险点。老汽车站河堤下,4处管涌正越变越大,众人在管涌群周围筑起压浸导滤围堰,连续战斗了3个小时,直到中午时分才控制了险情。随后,他们来到镇里,吃了个盒饭。
“刚想休息下,又听说烈公桥大堤100米堤段有近20个沙眼。”龚志民说,去烈公桥前,周述生曾对他说,感觉有点不舒服,他曾劝老周休息一下,老周摇头说防汛太紧张,先挺一挺。14时左右,周述生来到烈公桥,和大家顶着雨后的烈日,挖排水沟、填充砂石。
这不是周述生第一次在烈公桥抢险,龚玉堂说,2002年汛期,烈公桥也发生过一次重大险情,他和周述生以及村里20多个人在那里奋战了整整一夜。“他说防汛太紧张、先挺一挺,这样的话太正常了,我跟他并肩战斗过,我知道他在重要的时刻总会奋不顾身。”龚玉堂说。
18时左右,险情得到控制,大家回到镇政府稍作休息,靠着镇政府的墙边,周述生大汗淋漓,手掌发冷。龚志民扶着他,来到镇卫生院检查,卫生院建议送益阳城区的医院。半小时后,周述生的儿子把他刚送到医院门口,周述生已不省人事。后经抢救无效,7月4日22时30分,周述生离开了人世。
周述生出葬那天,当地100余名干部群众自发来为他送行,他被安葬在家中的自留山上。不远处,是已经回归到正常水位的资江,此时它不再咆哮,和着哀乐,仿佛也在低低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