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珍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沈兆骅老人的通讯地址,给老人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得到帮助。“没想到,沈爷爷很快回信了,没几天就到我的学校、家里来看我。”刘艳珍回忆说,当天到她家看到一贫如洗的一家人,沈爷爷就给她的父亲留下200元钱,让他买化肥用。后来还去县城里联系养兔基地,给他们牵线找其他致富方法。
自此,刘艳珍和沈兆骅老人,慢慢从受助者与资助者的关系,转变成了暖心的亲人。刘艳珍从初中到大学毕业,几乎每个月都和沈兆骅老人通信两次,后来她工作、成家、生孩子,20多年间,都没和沈兆骅断了联系。
“我上学期间不仅得到沈爷爷的学费资助,他还总给我和我家人寄衣服、书籍,每次通信都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对未来充满信心。那些年的信件我都细心保留着,当成我的宝贝一样。”刘艳珍说,真的要感谢沈爷爷改变了她的生活,让她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她会竭尽所能地回报沈爷爷。
2 25年做公益,老人不求回报
和刘艳珍一样,对沈兆骅老人心存感激的还有其他20多位贫困学生和17位重病患者,他们都曾经接受过沈兆骅老人资助。1992年,希望工程在全国推开不久,沈兆骅就主动找到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我想上学”的哭诉打动了沈兆骅,于是,柳林县农村孩子杨英成了他第一个资助对象,直到杨英2002年职高毕业开始工作,其间所有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全是沈兆骅捐助的。
从杨英开始,沈兆骅的资助对象几乎每年增加一个,短的需要资助一年多,长的达十多年,他们大多是省内家庭经济困难、面临失学的孩子。25年来,20多个孩子因为“沈爷爷”的帮助圆了求学梦。其中几个特别困难的学生,只要谁没了生活费,打个电话,“沈爷爷”就给寄去500元、800元;还有一个学美术的学生,需要电脑画画,“沈爷爷”拿出8000元,让孩子买电脑……从电视、报纸上看到一些重病患者的求助信息,沈兆骅老人也慷慨解囊,送去自己的一点心意。25年来,老人共资助了20多名贫困学生、17名重病患者,前后累计资助善款达到17万余元。
“我每帮一个人,心里就舒坦一点,看到他们有学上、有药买,我就高兴了。”沈兆骅老人说,他从来没有想到得到什么回报,只是想得到他们越来越好的消息。
沈兆骅老人的善良感动着那些受助者,孩子们和沈爷爷建起了“爱心家庭”微信群,大伙经常联系,有什么事情互相出主意、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