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帮扶
中小企业盼升级
这些“沉默”的中小企业,为何走得不顺,政府怎样才能帮扶这一体量庞大的企业群?
在调查时,一位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政府帮助困难企业不可能看到一个扶一个,而应通过各种服务,营造一个公平创新的良好营商环境,其他的则交给企业自己去干,插手太多可能好心办坏事。因而,搭建各种资源平台,聚焦公共服务或许是帮助这类企业的正解。
这几年,在浙江这类服务平台已经出现。据统计,目前全省有86家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有36个县(市、区)建设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大多针对中小企业的痛点、堵点,提供行业内全链条的技术创新服务。
但目前很多平台仍存在功能不够完善、要素支撑能力偏弱等问题。为了让企业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浙江多地发放创新券,但仍有多家企业反映,创新券资金兑现一般要滞后1年以上。不少服务平台虽然打出“一条龙”服务的构想,但实际效果与目标定位仍有落差,有的服务流于形式。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政府如何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了一个主要方向。从整体上看,它是目前各地出现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升级版,专注全产业链升级,从整体上推动价值链高端化,为修复传统动能补短板。一些企业希望借力这样的升级版平台,让自己的创业之路越走越顺。
重金引才
不只为高端人才
光有技术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多家企业都向记者反映,在转型升级中除了缺技术创新,更头疼人才不足。而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政府引进的各种“国千”“省千”等高级人才并不合适,中高端人才是多数企业的最优选。
“高级人才我们其实争取不到,名额都给当地扶持的大企业了。”台州一家企业负责人说,“而且请这样的人才对我们来说成本更高,在我们这里也干不长。”出于实用的考虑,企业都认为中高端人才对发展更有帮助,但如何吸引他们、留住他们成了共同的难题。
受访企业认为,当地的人才政策和政府的重视程度在此将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记者查询多地的人才吸引计划,“中高端人才”如同“沉默”企业一样,补贴政策乏善可陈,大部分资源仍旧集中在高学历尖子生身上。
前些日子,省内针对中高端人才的政策确实出现了。今年上半年,《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正式公布,5月31日起,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应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有机会获得生活补贴2万至3万元,一次性发放。
无独有偶,杭州市余杭区还对符合条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给予最高4万元的生活安家补贴,提高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公共租赁住房补助标准,可享受每月最高720元租房补助,补助年限最长6年。
论吸引人才的实力,杭州不输给浙江任何一个地市,但仍不惜重金吸引人才,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人才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但正如企业需要互相配合,人才也须有团队支持。打造全方位人才体系,形成健康的人才梯队,是众多企业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