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组织者安排线路有问题,要求其退掉部分未完成的行程费用,而组织者坚称按照群内的公告条款,自己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来满心欢喜,但是却在吵闹中结束,感觉这次出游体验不太好,组织者旅游经验不足。”刘文明说以后要慎重选择拼团游。
组织者缺乏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很早就开始关注拼团游的四川高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洪告诉记者,拼团游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最早的拼团游也不是现在这种“打开方式”,早期的拼团游是一种旅行社与旅行社之间为了某种目的或利益的“拼团游”,也就是为了凑人数,将不同旅行社各自的参团人组合在一起的旅游形式。
张洪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所说的拼团游不是跟旅行社出游,而是一种新形式的出游方式。基本都是通过微信群、QQ群和论坛等网络社交平台参加的,是游客自由组织参加的一种多人旅游形式,拼团游的盛行可以说与网络的发达和自媒体的兴盛有莫大关系。
“不可否认,拼团游在一定程度上受人追捧,相较于参加旅行社出游具备许多优势。”张洪分析认为,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旅游者在时间安排和旅行节奏方面有较多的自主权,旅游舒适度能够较好体现;旅游人数达到一定数量也比单个人出游在景区门票以及食宿价格上有更多优惠,价格成本可控;而且,拼团游还可以寻找合适的旅伴,使旅途增添无穷乐趣,不管是网上拼团还是同事、亲友之间的拼团,成团之后的旅游者在兴趣爱好、个人素养、文化品味等方面相对更具有一致性,旅途也会比较愉快。
但是拼团游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张洪直言其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于乱“拼”、乱“游”带来的行业乱象,也应当加以重视。
张洪分析指出,从安全角度而言,这些拼团游的组织者没有相关的旅游资质,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预案和能力。
“一些拼团游的组织方使用的言辞、图片和视频并不真实,但却利用网络进行不当炒作和虚假宣传。”张洪认为,现在微信群、QQ群已经不仅是熟人之间的交流空间,有的已发展为信息发布渠道,甚至商业营销渠道,一些拼团游成员,彼此或许只是网络上的“朋友”,在实际生活中其实是陌生人,诚信度无法保障。
张洪认为,旅游者盲目追求价格低廉、崇尚旅行自由,过高估计了拼团游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安全系数考虑不周全,加之这些拼团游组团范围小,又因为口头约定不签署合同等,一旦出事,取证困难,无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