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大熊猫保护专家认为,针对秦岭地区的大熊猫保护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亟须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突破,建立生态系统完整,覆盖范围更大、旨在协调和整合各保护单位的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片区。
4 国家公园 打通大熊猫保护的行政壁垒
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布并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恢复大熊猫栖息地之间的联系,注定是一个跨省、跨区域的命题。2016年4月,按照中央要求,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联合,启动了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编制工作。2017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根据试点方案,由川陕甘三省共同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工作,陕西省主要负责秦岭片区建设。
专家指出,通过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动大熊猫栖息地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促进栖息地斑块间的融合,对于增强大熊猫栖息地的联通性、协调性、完整性,合理调节种群密度,实现大熊猫种群稳定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三省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补偿等重大生态工程,强化森林防火体系和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通过植被恢复、道路优化、生态搬迁、生态移民等,对受损、退化、碎片化的栖息地进行恢复改造。通过抚育间伐并栽种大熊猫栖息地乡土树种、恢复大熊猫喜食竹种等,对集中连片的人工林进行改造,使其逐步恢复成为适宜大熊猫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公园范围内已建和拟建工程设施,充分考虑动物通行需要,通过建空中廊道、地下隧道等方式,为大熊猫及其他动物留出通道。
打通大熊猫保护的行政壁垒。依托现有机构整合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不作行政区划调整,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统一领导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山系、临近相似区域、自然边界和行政区划结合原则,组建管理实体。现有各类保护地管理职责并入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整合所在地相关执法机构组建综合执法队伍,由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管理并依法实行综合执法。
未来,川陕甘三省共建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将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域、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域、世界生态教育展示样板区域。“大熊猫国家公园建成后,大熊猫栖息地的适宜性和联通性会不断增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它们。巍巍秦岭,是大熊猫永远的温暖家园。”张晓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