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刊:在书中《论汤显祖文化意识的悲剧冲突》一文中,您认为汤显祖悲剧性的文化意识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这份文化遗产里,“有着没有成为过去而是属于未来的东西”。那么,我们如何在古代找到未来?
郭英德: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一种线性时间思维,它割裂了人类精神生生不已的传承与延续。其实,人类精神中往往杂糅着过去、现在、未来的复杂因素。我们探寻中国趣味,就是力图在这些复杂因素中发掘出更多的属于未来的东西,引导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古代文学中之所以蕴含着指向未来的价值,是因为古往今来,人类始终追求超越时空的存在,追求更高、更好的文明,这种追求常常借助于文学加以表达或展现。因此,古代文学文本中对未来世界和超越精神的诉求、憧憬、想象,不仅存在于过去,也不仅启发着现在,而且还指向未来,成为人类建构未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遗产。
汤显祖悲剧性的文化意识,根基于极力寻求社会和人生的出路而终究无路可走的两难心理,洋溢着汲汲不息地探索追求却终究归于失败的悲剧精神。这种“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如此广博精深,不是足以成为我们面对现在、追求未来的精神力量吗?在古代找到未来,就是要借助于文学文本的阅读和阐释,体悟其中蕴含的文化憧憬和超越精神。
读书周刊:《探寻中国趣味》意在“引领读者在新鲜的阅读体验中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对这个急着往前赶的时代来说,这种探索与思考具有什么价值?
郭英德: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急着往前赶的时代,行履匆匆,焦虑浮躁。有多少人还想到要时不时地抬头看看方向、找找曙光?而阅读古代文学经典,探寻中国趣味,汲取中国智慧,这应该是我们寻找人生方向、辨清文化走向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对于文学经典,我们要多读、多思、多疑、多悟,用自我的生命体验直接与文学经典所展示的文化世界和精神世界相沟通,将其真正消化并融入自己的血液,滋养我们的精神。我想,这应该就是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历史探索和文化思考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