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之变——从单一到多元
古寨、古街、古宅、古窑、古庙、古玩,这是古镇神垕之美。不久的将来,这座古镇将会再次惊艳世界。
8月15日,神垕古色古香的七里老街上,徜徉着众多慕名而来的游人。镇党委书记连松涛介绍,到2018年,神垕镇将实现三大跃升:争取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际陶瓷小镇、中国陶瓷产品交易和陶瓷文化交流的胜地。
投资20.5亿元对神垕古镇进行保护建设及旅游开发,是禹州市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项目。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摆脱对资源的依赖,首要矛盾是解决结构性问题。”禹州市市长范晓东说,“产业结构不合理仍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这是导致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也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重要因素。”
过去,禹州市煤炭产业一枝独大,导致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受限、历史遗留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禹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为打破“一枝独大”的局面,禹州市围绕构建“2+2+4+4”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在建设经济强市中转方式、求突破。
转型攻坚根上用力,经济发展枝头花繁。2014年,禹州市装备制造业产业比重首次超越能源产业,稳居第一大产业;2015年上半年,禹州服务业增速首次超过了GDP增速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今年上半年占GDP的比重达到40.7%;中医药产业高速增长并保持领跑态势,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高达17.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范晓东感叹:“在禹州经济发展史上,恐怕再没有一种力量,能像经济转型这样,如此浓墨重彩地深刻改写禹州的经济版图。”
蝶变之旅——从低端到高端
6月17日刚建成投用的中原云都·智汇街区,大约只占据颍北大道两侧200米的空间,但却已入驻20个大数据智慧产业项目,姚建铨院士团队与禹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禹铨大数据研究院就坐落在这里。
与姚建铨院士团队一同入驻的,还有中兴通讯罗英群总裁团队、软通动力和中科院计算机所团队、北京大学互联网+与新经济电商团队等,个个大名鼎鼎。
禹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长成介绍,随着国家超算中心的筹备建立和大数据+诚信体系、+可追溯体系、+装备制造、+中医药健康、+钧陶瓷等一批云平台的建成投用,中原云都·智汇街区有望成为立足禹州、辐射中原的大数据服务产业高地,为禹州、许昌乃至全省的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立足于高起点、高品位、高创新、高科技的项目定位,天源集团前年投资12亿元建成了年产60吨的青蒿素提取生产线,如今青蒿素提取能力在同行业中居全国第一、产量占全世界的1/4。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青蒿素生产研发基地。
“拼资源、拼价格,过去曾是很多资源型城市的套路。”何长成说,“这些老套路显然不足以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由低端迈向中高端才是转型的重点所在。”
为此,禹州市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质发展,形成了装备制造、钧陶瓷、能源、建材、发制品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名企、名家、名品,谋划实施了华夏药都健康小镇、大数据新型智汇街区、500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持续涌现。
由低端到高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转变,禹州的转型发展,生机勃勃,风正帆扬。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