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庄村1989年种植了第一个葡萄品种——巨峰,很长一段时间,包括一直到现在,都是丁庄的主打品种。“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我们为了适应市场,不断引进新品种进行实验,将适合在丁庄生长的葡萄品种留下来。在今年的葡萄节上,大家可以品尝到20多种葡萄,游客想吃什么样的,我们就能提供什么样的。”丁庄村党总支书记方静介绍说。
葡萄品种最多的要数于方应明家。他家的“百葡园”内,集中种植了60多个品种的葡萄,真正是葡萄的“大观园”。据方应民介绍,他就是要“做一个精品葡萄的展示中心,向游客展示不同品种的葡萄。”
除了大众化的巨峰和夏黑品种,阳光玫瑰、金手指、红罗莎里奥和白罗莎里奥是今年丁庄主推的精品品种。特别是阳光玫瑰,是2012年引进丁庄的品种,经过几年的试种,从去年开始,因为肉质脆硬,外形美观,有玫瑰香,成为供不应求的明星产品。
葡萄的衍生品也不断被开发出来。除了原来就有的葡萄酒、葡萄籽油以外,葡萄种植户今年还研制出了葡萄萃、葡萄果冻、葡萄干、葡萄曲奇、葡萄酸奶、葡萄奶昔等多种衍生品。值得一提的是,茅山镇引进了义利康酵素项目,将规模化生产葡萄酵素等。
变化三:从追求产量到追求品质
“我这大棚里的葡萄经过疏花疏果,每串的重量在1斤到1斤2两,外形从宝塔形变成了圆柱形。”王玉根介绍说。
葡萄品质的提高,技术支撑很重要。近年来,丁庄村与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研究院联合,建立起葡萄示范基地及苗木繁育基地,定期聘请教授(专家)为果农上课,传授葡萄栽培新技术,组织果农到先进的葡萄产区参观学习——丁庄在不断更新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葡萄品质。
2015年,丁庄万亩葡萄合作联社成立。这是一个由7家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1927户葡萄种植户组成的组织,茅山镇的葡萄种植户基本囊括其中。通过“合作联社+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架构,实行统一品种育苗、统一供药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模式,丁庄葡萄实现标准化生产。
今年,茅山镇组织了两批共20人次的“葡二代”赴日本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而疏花疏果就是其中一项。在葡萄坐果时,将顶部的葡萄进行修剪,留下中下部的葡萄。这样,在葡萄的生长期间每颗葡萄将得到均衡的营养,葡萄成熟时包括最底部的葡萄都是同样的甜。所以,在采用新技术后,销售时的葡萄会留下一段梗子。
陈志军是从日本学习回来的“葡二代”之一,学成归来,他成为传播新技术的“播种人”。
前陵村的葡萄种植户陈邦录是一名贫困户,他通过前陵村的村书记找到了刚从日本学习归来的陈志军,想学习葡萄种植的技术。陈志军二话没说,放下行李,拿起剪刀就直奔田里,手把手地从修剪技术开始教他。除此之外,只要是周围的农户前来请教,他都耐心地一遍遍示范、指导。
在销售前,合作联社把好葡萄售前“最后一关”。通过合作联社销售的葡萄,将在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后销售,确保卖出的每一粒葡萄都是优质葡萄。
凭着丁庄人对葡萄的热爱,2016年,茅山镇获得了“葡萄之乡”的称号,丁庄村被省农委命名为“丁庄葡萄小镇”,“丁庄葡萄”成功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丁庄葡萄”的名气越来越响,葡萄种植户坐在家里就能卖葡萄了。
撰文:杨涛 朱涛 杨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