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检查点站了两个小时,刘亚森和同事们一共手“踩”油门检查了87辆大货车,逢车必检,发现并处罚超标车9辆。
处方: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本市日均有进京重型柴油车7万辆次,过境重型柴油车3万辆次,检查发现,部分进京或过境的外地重型车辆无法达到绿标车排放标准,这些车辆每车排放量相当于200多辆国四小客车。
为加大对机动车特别是重型柴油车的监管,环保部门利用“三道防线”开展路检夜查。“三道防线”包括市界综合检查站、五环路沿线货车卡控岗、城区主干道,固定安排1至2组执法人员全力配合,细致开展车辆排放执法检查。对排放超标车辆依法处罚,对拒不接受处罚的,移交属地执法机构;对违法行为未处理的,禁止进京。
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共检查重型柴油车53万辆次,处罚排放超标车8897辆次,是去年同期的2.5倍;其中本地车处罚2906辆次,外埠车处罚5991辆次,是去年同期的4倍。合计处罚金额395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7倍。
联手“环保警察”严打违法排污
现场:神秘洗衣厂半夜“复活”偷排污水
市区两级环保执法队员联合行动,环保监察执法队员与“环保警察”强强联合。8月14日,全市打散治污专项执法行动正式“打响第一枪”,记者全程跟随执法力量进入打散治污第一站——通州区。
执法队员按照举报线索来到潞城镇后榆林庄村一个大门紧闭的大院,反复敲门,无人答应。从门缝里看,院子里面堆满了杂物,看似已经废弃了不少时间。执法队员不气馁,终于进入院内,里面一个车间里堆满了待洗的床单、被罩等物品,看守的一位老太太称这家洗衣厂是自己老伴儿开的,已经停了很久了,“准备搬到外地去”。
事实果真如此吗?一台电脑引起了执法队员的注意,打开电脑,一套视频监控系统进入队员的视野,打开视频监控,8路摄像头画面揭开真相:这家洗衣厂在13日凌晨1点、深夜10点还处于“复活”状态,工人加班加点清洗床单、被罩,13日清晨,还有金杯面包车来运货。执法队员立即对这家洗衣厂的设备进行了查封,潞城镇政府负责人当即表示,近几天就会责令这家洗衣厂关停搬迁。
临近午夜,执法队员和“环保警察”又来到张家湾镇北大化村,一家作坊式洗衣厂正灯火通明地运行,9台洗衣机、烘干机、熨烫机隆隆作响;厂房外,一台破旧的燃煤锅炉冒着刺鼻的浓烟。令人震惊的是,这家洗衣厂产生的污水竟然直接流入下水道,通过一根暗管排到厂院外。工人们透露,他们从不在白天生产,都是从下午五六点开工,一直干到凌晨五六点,然后休息。执法队员和“环保警察”当即叫停企业的违法生产行为。记者了解到,环保部门立案处罚以后,将会把该案件移交“环保警察”。
处方:从8月14日开始,市区两级环保监察队员和“环保警察”在通州启动对散乱污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的全面检查。检查将依托京津冀地区热点网格进行,“环保部划定的网格是3公里乘以3公里,我们目前正在尝试在这个网格内进一步细化,精细到500米乘以500米,便于精准督查,企业违法排污将无所遁形。”市环境监察总队副总队长李斌说。
据通州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通州区打响“蓝天保卫战”以来,截至8月4日,1240家“散乱污”企业已停产。
本报记者张航 文并摄 J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