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最重要的就是热情与责任心。”在支部组织的参观杨浦滨江活动时,章明这样说。他是一名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入党之初我就一直认为,党员就应当是先进的代表”。如今,看到滨江水岸游人如织,章明倍感欣慰,“作为设计师,我们的作品也要有先进示范性,看到使用者满意,就是最大的幸福。”
让风貌保护成为大家的行动
由建筑设计基础学科组、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组、《时代建筑》 编辑部组成的党支部中,共有24名正式党员,既有院士、教授,也有新入职青年教师,更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学院副院长李翔宁、孙彤宇这样的学界“大咖”。作为教师,他们都承担着教学、科研、考核等各方面任务,却不忘将支部建设与学校、学院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完成了不少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工作。
武康路这条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14处优秀历史建筑和37处保留历史建筑。2007年,武康路被选为全市首个风貌保护试点街道,开始保护规划和保护性整治实施三年行动,沙永杰教授成为主持工程的总规划师。没想到,这条长1100米的道路,光是重新规划,就用了1年零3个月。
“那年3月到7月,每个星期我要去3次,沿路有多少树、树有多高、有多少围墙、墙面有多少桩子、哪些建筑有空调、有盘电线……这些都要了解。”
“道路风貌我们不管,但修房应该让我们得到实惠。”沙永杰参与了沿线两个弄堂里的民居修缮,在与居民座谈时,一些老街坊的态度一度让他犯难,也促使他在提高居民小区内的环境质量上花了不少精力。由于将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结合,他的方案最终得到居民支持,“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公共参与,让风貌保护成为大家的行动。”
如今,武康大楼前,时刻不缺端着相机拍照的游客。秋冬季节,铺满道路的梧桐树叶也成为一道风景,武康路俨然成为一条声名远播的“网红路”。
除此之外,支部的郑时龄院士参与了“上海2040”总体规划,为上海城市未来发展制定战略; 李翔宁教授参与策展的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为理念,以城市更新为主题,将城市建设中的实践项目引入展览,打造城市尺度国际交流互动平台;《时代建筑》 编辑部的党员则带领同事承办了2016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竞赛,以文化品质和创意设计引领城市发展,发掘城市的文化价值。
“历史应该有它的印记,这个印记要在我们手中传承下去,不然多可惜啊!”徐洁说,每一个项目,党员们都力争做到最好,“这就是对城市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