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歇的银隆战车背后,一个终极命题却难以回避——“银隆哪来这么多钱?”虽然是初期投资,但几个产业园同时开工,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公开资料显示,珠海银隆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48亿元、38.62亿元和24.8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67亿元、4.16亿元及3.77亿元。延迟发放的新能源补贴成为解不了近渴的远水。
强大的投资压力下,魏银仓并未掩饰对资金的渴求。日前有报道称,魏银仓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炮轰金融空转、不支持实体经济,同时顺道“表扬了”对珠海银隆给予支持的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称中信银行给银隆的综合授信超过200亿元。
据悉,中信银行于2017年5月对珠海银隆集团授信276亿元,这份量身定制的融资方案包括,可以用订单、应收账款,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款进行质押融资,以及对成都银隆、天津银隆两基地提供合计80亿元的建设贷款。同时,针对银隆IPO过程中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调整问题,推出了股权融资类贷款。
据称,除了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和广州农商行等多家银行也对银隆进行了资金支持。经济观察报就此消息向银隆相关负责人求证,但截止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但在大手笔持续扩张的同时,魏银仓需要在今年兑现的承诺却并不轻松。根据此前公布的目标,银隆2017年要实现3万辆的产能、300亿的销售额目标。2016年,银隆共销售纯电动客车超过5000辆,整体营收为78.98亿元。截止今年上半年,银隆累计销售新能源客车1432辆。
另一份承诺是来自董明珠牵线与格力之间的互相采购大单,今年2月,格力电器与珠海银隆签订总额不超过200亿的相互优先采购协议,其中,珠海银隆预计向格力购买190亿元的产品,格力将采购价值10亿元的银隆新能源车辆及储能系统。在对深交的关注回复中,董明珠称银隆有能力完成这份订单。
银隆IPO:董明珠的鱼和熊掌怎样兼得?
随着在证监会完成辅导备案登记,银隆的上市计划正式浮出水面。为上市做准备,今年3月,银隆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从“有限责任公司”变为“股份有限公司”。“虽然说创业板对企业过去几年的持续盈利性没有硬性要求,更关注成长能力,但新能源汽车企业如果现在单独上市的话,没有一家是符合条件的。”中融创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鹤直言。
对银隆来说,除了盈利性问题,规划和投资过大带来的风险,也会成为证监会重点考虑的内容。“以目前的状态来看,新能源汽车企业上市的路都不会太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