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确定了12项重大任务,其中一项就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此,温州先后开展金融、财税等十大领域的信用体系创建,出台《企业信用联合奖惩办法》,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及公共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共23项联合激励措施和17项联合惩戒措施。
“温州的金融信用正处于修复阶段,不良贷款率从最严重时的4.68%下降到2.26%。同时,建立7个民间借贷中心进行民间借贷登记备案,目前备案登记4.64万笔,金额达478.9亿元,打造了民间信用的大数据平台。”温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温州市主要领导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称,“信用温州”是市场搏击中淬炼的“金名片”。
经过无数次诚信的风雨洗礼、烈火淬炼,温州终于涅槃重生。
诚信,已然成为温州城市一张金名片;诚信,是这座城市的生命。
信用温州,如何淬炼这张“金名片”?
信用好不好,上网查一查便知道。
近年来,温州以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温州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法人和自然人“五位一体”信用大数据平台。截至目前,温州信用大数据平台共归集全市63个信源单位共359类信用信息,为全市1.2万家非企业法人、26.9万家企业、50.6万家个体工商户和821.7万个自然人建立信用档案。在“信用温州”网站建立专栏,公示并上报“信用中国”网站信息112万条。
信用大数据平台已经为市级部门和县(市、区)开放联合监管端口,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资金扶持等1100多项行政管理事项中推广应用信用信息。温州鹿城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被列为“2016年度温州市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认定名单”,政府机构通过该平台查询一目了然,在招投标过程中企业可以获得信用加分。
以金融领域信用建设为突破口,创建“信用+金改”监管模式。温州率全国之先,建成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初步实现了对民间金融市场交易行为的非现场监测,为扩大监管覆盖面、提升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温州率全国之先,推出农民资产授托代管方式融资业务,盘活农民闲置、沉睡资产,受惠农户6045户,累计激活农村资产19.2亿余元,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