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生姜种植常年稳定在20万亩左右。在孙东明看来,“种姜比种粮收益高得多,这些年‘粮农’变‘姜农’的越来越多。种姜的多了,也让企业收购有了保障。”
蔬菜种植在细化。凌河镇偕户村生姜种植户李莲,以往都要等到深秋时,才会把姜挖出来卖掉。可今年7月初,她就把4亩生姜全部挖出来卖掉了。
“今年的生姜换成新品种‘小红芽’,专门用于腌制酱菜,就得这个时候挖。”李莲说。生姜的多元化加工,正在改变着农民的种植习惯。“生姜提前卖完了,我还可以再种一茬别的蔬菜,还能多一份收入。”
优质种子受追捧。“以前的笨葱不仅产量低,口感也不好;蔬菜加工企业嗅到市场需求,从国外引进了水果葱,种植很快就推广开了。”孙东明说,现在安丘大葱产量全国第一。
抱团经营受欢迎。一位蔬菜加工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就散户种植而言,产品质量安全、品质得不到保障不说,与散户挨个签合同还费时费力。”以后打算与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便于组织人力,也便于规模化统一经营。
不少加工企业还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模式,按需种植蔬菜。安丘源清田食品有限公司自有基地1000亩,与农户签订的种植合同基地4300亩。“不管是自有基地,还是合同基地,都保证统一安排种植计划、统一供药肥、统一农残检测、统一收购加工。”周海臻表示。
到基地种菜、到企业打工,加工为农民增收提供多种可能
“看,这些辣椒粉都是从新疆运来的,正准备加工成辣椒红色素。”在位于胶州的青岛同兴天然色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宗波捧起一些成品介绍说,企业年产辣椒红色素近200吨,八成原材料来自新疆。“辣椒亩产500公斤,每亩收购价4000多元,减掉人工成本,每亩能给农民增收2000元。”
据了解,为保证加工原料,胶州市辣椒协会在新疆产区发展了45万亩辣椒基地,带动周边种植约15万亩,对于促进农民整体增收、农村劳动力分流意义重大。
除带动上游农户种植外,蔬菜加工业在直接解决农民就业方面作用也十分显著。“可以帮助农民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里,每月又能有固定收入。”田建军说,自己的企业正式职工300多人,季节工100多人,全是周边的农民群众。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蔬菜加工企业打工的农民,每月收入三四千元,但随着年轻人“身价”走高,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有的企业不得不到外地招工,以吃住免费等条件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