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2016年已脱贫的开州区河堰镇三包村3组朱文家,生活来源靠夫妻打工,但家里有3个孩子读书,一个大学生,两个高中生,负担太重,至今仍贫困。”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
“弄虚作假,将存栏商品鸡写成1万余只,夸大合作社注册资金、产值、利润等内容,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乡镇分管领导受到党纪处分。”涪陵区纪委负责人介绍,珍溪镇为将卷洞村打造成“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整村脱贫模式,将一土鸡养殖场整改为专业合作社,采取粗略估算等方式对合作社章程、简介及广告牌等进行文字及数据上的“包装”。
“对表格式扶贫进行逐级清理整治,清理减少扶贫表格20个,缩减率达54%。”石柱县纪委通过专项整治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对扶贫工作不务实不扎实、脱贫结果不真实、发现问题不整改的要坚决问责,使脱贫成效被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市纪委负责人表示。
督办查处通报多管齐下严格执纪问责
“电视电话会后,市纪委立即对全市33个具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区县开展线索大排查,筛选重点问题线索85件交办督办。各区县收集221件,交办督办147件。”市纪委负责人介绍,督办就是为了压实责任,打通扶贫领域监督执纪“最后一米”。
为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市纪委坚持多管齐下,让督办、查处、通报形成工作链条,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贪污挪用等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仅今年7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虚报冒领、套取骗取、克扣拖欠、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问题就有35件,处分33人,约谈党员干部260名。
“对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严惩不贷。”云阳县纪委负责人表示,通过严格执纪审查,警示全县党员干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同时,市纪委坚持把通报曝光作为巩固整治成效、发挥震慑作用、强化警示教育的重要手段,综合采取集中通报、专项通报和内部通报等方式,加大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力度。今年7月以来,市纪委集中通报曝光典型案件14个,点名道姓40人;各区县纪委通报曝光47件62人。
(本报记者 乔子轩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赵国利)